春联往事 话压岁 小镇菜市
08版:春蚕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69期  总第234期  2024年03月1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69期  下一期
春联往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4-03-13 14:06

春联往事
□金寨县全军实验学校   杨兆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两句诗写尽了辞旧迎新的春联盛事。春联一贴,春节的气氛就浓了,到处洋溢着新年的喜庆。
从记事起,每到腊月,家乡便有一位老先生,挑着货郎担子,担子上放着红纸、笔墨等,晃晃悠悠地行走在乡间小道上,进出于村庄农户间。那时,乡下读书人不多,能写一手好毛笔字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人们每年都要买春联。先生每到一家,总会按照这一家的实际情况,配好各式春联。家里有孩子读书的,大门联往往与读书有关;有做小生意的,会选用祝福发财联;娶了新媳妇的,盖了新房的,都会留下应时应景的春联。除了对联,大门两边的墙上还分别贴“童言不忌”“出方大利”之类的祝福语。烟囱上贴“水火平安”,猪圈里贴“槽头兴旺”,鸡圈门上贴“鸡鸭成群”等等。
也有少数人家自己写春联。春联内容大多是自己编,往往寄托着对来年的美好愿望。有一年,对面邻居家猪圈门上贴的是:我家肥猪肥又大,个个都长八百斤,用的是龙飞凤舞体。这副“奇联”一时成为那个正月里人们酒余饭后的谈资。
我自小就喜欢写毛笔字。上了初中以后,父亲就鼓励我给自家写春联。写春联那天,父亲什么也不干,专门为我服务。父亲小学毕业,算是识字人,对春联的内容要求比较高。我和父亲根据过去老先生写春联的内容,结合不同的房间功用编好不同的内容,然后写在纸上,我照着抄。写的什么内容现在已经不记得了,无非是花开富贵,竹报平安之类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写好了自家的春联。这时,前院孤寡老人拿着一张皱巴巴的红纸让我帮他也写一副。写的内容倒是记得: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后来年年给老人写春联,都是这个内容。
不经意间,我会写春联的事就传开了。邻居们纷纷请我写春联。“不会写”“写得不好”,如此这般谦虚之后,扭扭捏捏地拿着书写工具随着主人去了。写春联是很郑重的事,很有仪式感。邻居们一般都是首先把红纸、墨水买好,把八仙桌擦干净,把炭火烧得旺旺的,能提供的条件尽量提供,中午还烧很多好吃的。
我们家曾出过一副“名联”。那年写春联,父亲说,要整点新内容。堂屋的,房屋的都编好了,临到编厨房联时难住了。那时家里穷得叮当响,缺油断盐的日子成为常态。父亲好客,家里经常来人,父亲又好面子,每每此时,母亲就偷偷从厨房后门溜出去,向邻居们借米借油借盐。根据这种情况,我灵机一动,想了一副对联:前门留客,后门借米。父亲一听,不错,太符合实际了!细细一想,总觉得不太妥当,有一点拒客的味道,怕别人看了不敢再来。斟酌半天,改为“前门留客,后门进宝”。妙啊!一致通过。随后是两边配对及横批。配对:前门留客客您坐,后门进宝宝自来;横批:客来宝进。对联贴出,正月里来拜年的客人,无不拍手称妙。于是这副对联出名了!
如今,每到年关,大街上销售春联的比比皆是,绝大部分是印刷的。内容繁多、字体漂亮、印刷精美,贴上后金碧辉煌的。可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