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指向文化自信的革命单元学习任务群 浅谈经典古诗文教学 小议语文生活化学习 做从容的班主任
03版: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76期  总第240期  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76期  下一期
建构指向文化自信的革命单元学习任务群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4-06-18 15:49

教学实践
建构指向文化自信的革命单元学习任务群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
□和县历阳镇第四小学  孙  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文化自信”作为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放在首位阐述。统编语文教材十分关注革命文化教育,从不同角度表现了革命先辈经历的那段峥嵘岁月和他们的高尚品质。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安排了《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四篇课文,本单元以“责任”为主题,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人文主题相呼应,旨在让学生在一次次的任务情境中,感受先辈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整体解读,确立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革命文化单元,需从整体入手,使课程内容情景化,让教师有结构地教,学生有关联地学。形成一个连贯的目标体系,共同指向“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把知识学习、方法习得和能力培养的碎片化学习转化为对关键能力的整体培育。
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本单元要求训练的阅读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其实这与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通过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以及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是密切相关的,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升华和提升。
二、整合资源,构建单元学习任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第三学段这样要求:阅读、欣赏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本单元的三首古诗展现不同时代诗人的赤子之心,梳理本单元选文、园地、习作与要素训练点之间的关联,我们采用顺向构建、创意设想的方法进行任务群的设计,构建的框架如下:
三个任务,一“品”,二“颂”,三“分享”,内在关联,螺旋上升。如此,打破了教材原来的编排结构,将核心要素整合在学习任务中,更好地联结学习内容与学习经验,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任务驱动,开展单元学习活动
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以活动为载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建构知识体系。
(一)读英雄人物故事,了解故事梗概
故事追踪理清脉络。部编版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通过确立双主线来约束教学行为,确定教学目标,突出训练重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这堂关于革命文化内容的课我们从单元学习任务入手,以单元阅读要素“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作铺垫,引导学生在理解、运用的过程中掌握这一学习技能。
借助“鱼骨图”,梳理故事脉络,概括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沃克医生的语言和神态,体会沃克医生由生气、惊讶到心疼、钦佩,最后肃然起敬的内心变化。
情感共鸣走进内心。课后第三题要求学生从所给的两组句子中体会刘伯承的内心,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特写,结合上下文揣摩刘伯承的心理活动。
顺势创设情境,进行语用训练,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二,即“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然后,引导学生感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最后将这堂具有革命文化内容课的内涵联系到学生此时的责任便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贯穿课堂始终。
(二)资料与文本对接,体会人物内心
品内心,体会抉择之痛。课文语言是有情感、有温度的,为了让学生学会品味语言,本单元需要掌握的人文主题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让学生明白“责任”。众所周知,要突破这个教学重难点,“读”也是有效手段之一。采取男女分读、师生对读的方式,通过想象画面的教学方法,营造便于学生理解的“真”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用贴切又动情的话语,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促使情感喷涌而出,让无声的语言文字变得有声有色。
颂伟人,感悟伟大胸怀。一堂语文课从学生的学,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用。也就是我们将单元导读页的阅读要素理解和运用落实到单元导读页的写作要素。在学生自己运用语文要素中的方法分析毛主席艰难抉择的内心之后,抓住侧面描写的一句话“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利用这个点顺势进入练写。促使学生把本课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用起来,再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化文字为场景,学以致用,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从而突破“习作要素”的目标。
(三)拓展英雄人物故事,迁移学习方法
绘声绘色讲述故事。要让革命精神根植于学生的心中,需要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分别以“秘书”身份讲述毛泽东的故事,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刘伯承的故事,以“亲人”身份讲述方志敏的故事。讲述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进一步深化,引导学生运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创造性地复述”的方法,融入自己的想象,更加丰满地展现革命英雄人物形象。讲革命英雄人物故事,一方面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切地感受人物品质,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拓学致敬英雄。为了进一步拓展对革命先烈的认识,可以结合乡土革命文化资源,追寻革命英烈的足迹,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同学交流;可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搜集革命先烈的故事,举办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演讲会,将语文的意蕴、革命的精神、儿童的兴趣融于一体,让学生在自然无痕中获得熏陶,感受革命先辈的光辉形象。
综上,让学生从小在阅读革命文化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文化的审美熏陶,感受民族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是在炎黄子孙心中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