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科学教育新高地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守文化根脉 强文化自信
04版:教育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76期  总第240期  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76期  下一期
打造科学教育新高地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4-06-18 15:52

打造科学教育新高地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阜阳市颍东区东平路小学扎实推进科学教育持续发展
□冯  虎  方佳佳
近年来,阜阳市颍东区东平路小学以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为契机,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校本课程为发展地,以校外实践为延伸地,拓展科学教育资源,构建科学教育场景,实施三级课程管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变革教学方式,探索多元评价,形成育人体系,提升科学素养,扎实推进科学教育持续发展。
强化领导组织,营造科学教育文化氛围
一是学校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校长为组长的科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东平路小学科学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组建科创中心办公室,统筹实施开展各项科学教育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上级相关文件,积极参加全国协同组推进会等有关专题会议。加大设备配置,在科创楼建探究实验室4间、机器人室1间、科技创新室1间、计算机室1间、劳技教室1间,添置激光切割机3台、3D打印机5台、微型机床10台。将科普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并征得上级专项经费予以支持。
二是建科技文化长廊,宣传科学家精神及科普知识。在科创楼一楼走廊设置“未来科学家”系列专题。设置未来科学家来提问吧、未来科学家来实验吧、未来科学家来记录吧、未来科学家来创新吧、未来科学家来科普吧五个主题展示栏。主题展示栏采用开放式征集活动,全校师生均可参与提问、记录等活动。使用开放式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家潜质。
三是设置科技角用于展示学生的创意制作和发明,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做一个爱科学、用科学的“小科学家”。建立班级科技角,让学生感受科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创新校本教研  加强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优化配置结构,整合校内外优秀资源配强科学教育两个团队:聘请阜阳师范大学兰伟教授及市区科学教研员组成专家团队,校内市级骨干教师领衔成立指导团队。各部门、各年级、各班级对科学教育工作积极参与、协助、合作,形成一个系统的全覆盖的科学教育工作网络。
二是聚焦科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扎实开展校内常规教研,同年级内1名专职科学教师任教研组长,每周三定时、定地、定主题、定人员,开展集体备课、课例研磨、主题研讨、优课观摩等教研活动。兼职教师同年级不兼带本班科学课,专职教师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主动承担本年级师资培训任务,为每位教师配齐名师优秀教学设计,帮助提升专业素养。
三是重视外出培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选派科学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同时,请专家学者进校培训,逐步配齐配强科学师资队伍。建立一支科学素养高、专业水平高、辅导能力强的优秀科技辅导员队伍。组织车模、建模、无线电测向、信息科技、科技劳动等科技辅导员参加专项培训。加强区域协同,利用线上研修,实现互动交流,共同提升教师实践和创新能力。申报科学教研课题,鼓励教师参加科技创新、实验说课、教具制作大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聚焦课堂教学  促进科学教育教学方式变革
一是认真落实《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制订科学课程实施规划,开足上好科学课,改变实验灌输教学方式,创造条件保证科学实验开设率达100%。每年级一个专用实验室。组织教师梳理各年级实验目录,配齐实验器材,分年级分室专柜存放,便于寻找使用。规范实验操作,设计实验手册。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变异思维。运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改进实验教学。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增加实验课时。开辟实验空间,培训家长,指导孩子开展家庭小实验。
二是围绕科学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积极进行课堂实践,探索小学科学自主学习、示范讲解、实践探究、展示交流、总结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变革学习方式,大幅提升科学课堂教学效果。
建构三级课程  赋能科学核心素养提升
规范基础课程。严格落实课程设置,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重视科学实验教学,每年级设置1个实验室,线上线下结合,加强集体备课,依据课标、教材梳理每个年级每学期科学实验目录名称,配齐对应实验器材,指定专人管理,分类存放,方便使用。加强实验拓展,联系家校协作,普及家庭小实验,进行专题比赛,扩大覆盖范围,促进育人合力。树立大科学教育观,强化学科融合,开展科学+语文、科学+数学等教学研讨活动,使科学教育无处不在。
丰富校本课程。为满足学生兴趣爱好需求,采用社团+实践的形式。学校开设科技活动组,有航天、航空、车模、建模、机器人、创客等科技特色组近20余个,科技组作为校本课程每周2次活动。教师全员参与,学生走班上课,辅导老师每学期提前制订课程计划、教学内容、成果展示、活动组学员考核及总结,作为每学期的科技组校本课程考核依据。组织学生观看太空课堂。每年举办一届科技节,征集想象作文、创意、想象画、小发明、创客、小论文、科学实践活动调查报告。请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进校交流,如人工智能专家、太空育种专家等,每月举办一次科普报告会。组织学生参加科普宣传周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
拓展实践课程。充分利用当地校外资源,建立科普基地。开展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实地参观阜阳市科技馆、丝绸博物馆、生态园等科普实验基地,感受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组织学生给岳家湖的树木挂身份证,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组织学生观察不同生长素对绿萝生根时间的影响,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组织学生亲自种植,体验劳动的快乐;组织学生自己编程,培养创新意识;建立班级科学角,开展项目化研究,将科学素养培养融入各方各面。
基于素养导向  不断探索多元评价体系
学校积极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国家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实施多元化评价。在评价内容上,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重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还考查学生在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在评价主体上,除了教师评价外,引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同时适当邀请家长、专家等参与评价。在评价方式上,采用纸笔测试评价、实验操作、项目实践等方式评估实践能力。在评价过程上,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期末等特定时间节点,持续跟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在科学素养提升行动实施中,东平路小学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成效。2024年学校被教育部评选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近年来多个科技组参加安徽省青少年科技体育锦标赛近15场次,参加省级比赛学生共计约450名,获得省级团体一等奖5次、二等奖8次、三等奖2次;学生获得省级个人一等奖近90余人次、二等奖近120余人次、三等奖近200余人次。在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获得省级奖项1项、市级奖项20余项、区级奖项100余项。

学生们在进行科学探索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