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育自学”教学模式浅思 播种爱的种子 收获幸福和快乐 教育叙事三则 学生成长关键期的家教研究
07版:课堂内外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64期  总第234期  2018年04月0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64期  下一期
“自育自学”教学模式浅思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合肥师范附属小学第二小学 李 玄 日期:2018-04-03 08:38

课堂教学
自育自学,是以教师为课堂引导者,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以点及面,呈辐射状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中。随着越来越多的实践运用,它的优势也在不断显现。
一、教学五环节层层相扣,学生自学显真章
“自育自学”五环节分工明确,层层递进。既给了学生充裕的自学及组内讨论、合作时间,又使教师课堂主导者的身份发挥的恰到好处。在每一节自育自学的课堂上,永远不用担心学生过多的走神或做小动作,每一环节的任务量都给予了合理的时间安排。即便有些能力弱些的学生,也大多能在小组讨论中,参与其中,获得传统课型可能达不到的学习效率。
这样的课堂,教师不用担心一个问题抛下去,如石沉大海,了然无声。个人自学时的思考,同桌或小组讨论时的研究,哪怕只是问题的一个小火花,都能燃起一束灿烂的光芒。
经过近五年的语文教学的实践,我也感受到了学生在这种课型课堂上的热情。如:他们听课及学习习惯更加合理,方法运用更加灵活,笔记也更有侧重性。许多学生都有了一套较成熟的自学方式。在生字理解上,六年级学生根本就不需要再讲解,就可以很好地识记或理解。甚至词汇量比课文提供的还要大得多,记得还要牢。
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面对越来越注重内涵的语文课本,学生的经验似乎已不足以学透一篇文章。除了大方向的框架结构的把握,对于文中细枝末节的知识点他们总是会有所遗漏。
针对这个问题,我会提前布置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预习,与平时预习不同的是,我会特别强调几个问题。具体来说,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出现《三打白骨精》《如梦令》等作品,预习时除了针对文章本身的基本要求外,由《西游记》所引出的“中国四大名著”“李清照人生经历对其作品风格的影响”都可做为预习内容的补充点。课上再学习或讨论时,学生就能在很好的文本准备下更为准确地把握文意,不再需要额外利用课堂时间去分析,降低课堂效率。
当然,有时也会分点布置预习,以便学生掌握的点面更加全。同样以《三打白骨精》为例,既可以小组四人分别收集各部名著的简介或故事,也可搜集同一部作品里的不同章节故事简介,进行交流,扩大知识量,精彩的可以全班交流,讲、演、译皆可,再进行品评。往往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二、“重点”“提示”齐头并进,学习能力初见效
无论是教案书写还是课件制作,我们都习惯性地在自学重点下添加上“自学提示”。“自学重点”是文章一个大方向的指导,“提示”是大方向下的路牌,根据这个路牌学生能快速而准确找到正确路径,争分夺秒地完成学习目标。到了高年级,自学提示就渐渐淡出了教本和学生视野,这种淡化并没有让学生变成无头苍蝇,相反,基础好的学生往往看个自学重点就已经各寻方向去解决问题了。
六年级的学生,除了本身课业学习外,还有不少要参与外校的招考。因此,班里一些成绩不错的学生,会积极利用课外时间。他们不仅能合理安排课下学习,还能主动按需调整计划。家长反映:孩子比以前更能坐得住了,也更有学习方法了,很多时候,不再需要向以往那般在后面催促着学了。
这些评价,都是对“自育自学”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肯定。我相信:且行且思,是对自育自学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尊重。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