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对话中读懂学生 小鸟为啥不叫了 高考作文写作策略探究 静待花香
15版:课堂内外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78期  总第234期  2019年03月15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78期  下一期
小鸟为啥不叫了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9-03-15 19:42

 □蚌埠市蚌山小学  张  俊

新学期伊始,学生们重新回到课堂,充满着学习的热情。第一节语文课学的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按照备课预案,只要让学生们明白此句具体描写了窗外的安静,然后让学生们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课后抄写在作业本上就可以了。可是,一个学生不经意间的自言自语让我发现了更好的教学策略。
“鸟儿为什么不叫了?不可能吧?”当时坐在第二排的一个调皮的男生没专心听课,反而小声嘀咕了一句话。我并没有批评他的乱讲话,而是走过去摸摸他的头示意他坐端正,接着问学生:“谁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老师,课文里不是说了么,他们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书。”我点了点头,冲着回答的同学竖起大拇指,接着又有学生说:“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民族小学的学生读书很好听。”“回答非常准确!现在,我想请你们把自己想象成小鸟或者蝴蝶,如果你在窗外听到同学们读得那么好听,你会怎么想?怎么做?”面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这句话并不难理解,可是班里还有一部分学困生,于是,我让学生们进入角色,对问题进行思考。
果然,学生们的兴趣大增,教室里热闹起来,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刚才那个调皮的男生首先回答:“我在树上唱歌,听到同学朗读课文那么好听,自己觉得比不过他们,所以就闭上嘴了。”“小学生读课文那么好听,吸引了我的目光,虽然花丛很好看,可是今后玩耍的时间多着呢,我得停下来听听同学们动听的朗读。”“民族小学的学生上课那么专心,读书那么好听,我可不能影响他们。”“这个同学能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真棒!”我及时给予鼓励,接下来又有好些同学发言。有学生说:“如果我在窗外飞来飞去,一定会影响小孩子学习的,我停在花朵上,既休息了,又能欣赏到小学生朗读,多好呀!”又有学生说:“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一定会想:小学生都喜欢鸟,听到鸟叫一定会到处寻找,那样他们上课就分心了,我可不能做这样的坏事。”……“你们真了不起,能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老师要为你们鼓掌!”在这种虚拟的情境中,学生们讨论得如此热烈,他们设身处地的想法真是让人称赞!接下来,我又带领学生们模仿这样的句式写写教室里如何安静、操场上有多热闹、天气如何炎热……训练的内容来自学生们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说话的句式完全仿照课文,从交上来的作业反馈来看,效果非常好。反思这一教学环节,我觉得亮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教案只是教师上课前准备的一个预设方案,真正上课并不能死背教案或者被它牵着走,教师应该跟随学情适时调整教学环节,面向全体同学采取相应策略,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面对课堂上的每一个生成,教师要“急中生智”加以取舍,为我所用。
二是面对中低年级的儿童,情境学习是最好的方式,这是由他们所处的年龄段决定的。班级里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学有余力,当大多数学生不愿深入思考或者少部分学生理解上有困难时,我们就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只有学生入情入境了,一些“难点”才会不攻自破,学生的求异思维也会越来越丰富。
三是依照文本,迁移训练。以前,我们都重视解读课文,指导朗读,很少让学生写一写,练一练,造成许多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其实,讲读课文时教师把重点句带着学生理解后及时进行训练,让学生们用相同的句式特点自己写一写,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作文水平也能得到持续提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