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数学课堂合理使用的思考 学校构建“分层教研共同体”范式初探 自主互助学习法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思维导图助力小学数学复习课
13版: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82期  总第234期  2019年05月0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82期  下一期
学校构建“分层教研共同体”范式初探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9-05-08 15:29

 □肥西县上派镇珍珠路小学  徐俊杰

“分层教研共同体”在文中是指根据职称、个人需求、实际专业能力等,将教师分成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普通教师三个层级,依托教研组共同开展活动的一种联合教研模式,是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师自组织。本文以新建小学构建“分层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例,探究新建小学构建“分层教研共同体”活动范式。
一、构建“分层教研共同体”
伴随我国城镇化发展和教育布局的调整,各地新建小学不断涌现,这些学校的教师来源广泛,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构建较为完善、高效的教研机制,尽快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成为新建小学提升办学品质的首要课题之一。
调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与个人发展需求是新建小学构建教研机制的必要前提。学校可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获得详细的第一手资料。例如,我校调研教师教龄、职称、阅读方式、参与公开课和课题研究等相关情况,了解到90%以上教师希望通过教研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教研和阅读是提升自我专业能力的主要途径,等等。
确定分层目标、内容和形式,搭建“分层教研共同体”机制。根据前文的调查、分析,可以将教师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层、制定分层培养目标,我校根据教师的职称、实际专业能力和个人成长需求,将全体教师分成“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普通教师”三个层级和六个小组。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担任组长,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直接负责、教导处具体落实的“分层教研共同体”机制,充分发挥了教师自组织的主动性和内驱力。
二、探究“分层教研共同体”的实施策略
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和专业成长路径,学校需确定活动内容、制定可行的分层活动方案,探究“分层教研共同体”的实施策略。
建立专业成长愿景。在“分层教研共同体”内,每位教师制定自己专业发展规划,骨干教师分享专业成长的“心路历程”,普通教师叙说成长困惑,学科带头人交流成长经验并指导普通教师制定适合的发展规划,等等,每个层级教师在指导或反思他人经验中,寻找自己专业发展的突破点,形成自我的专业发展愿景。
建立阅读平台,树立学习意识。在各分层组内建立共享的阅读平台,通过不同层级、不同小组教师的推介和分享,每一分层组教师都能享有“共同体”内学习的优势。如在我校,每一分层组每学期都将开展“同读一本书”的读书心得展示、评比活动等。
研究课堂教学,立足教学实践。构建“分层教研共同体”,首先要立足教学实践,在不同小组和层级间开展集体备课、研课、磨课、赛课活动,使每一节课“备课有指导”“上课有记录”“课后有诊断”,达成原有基础上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目标。
开展系列化课题研究,提升理论水平。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要使全体教师都能参与课题研究,都能用课题研究的思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成熟型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申报课题,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
综上所述,“分层教研共同体”是学校为促进教师整体发展、提高教研水平而构建的一种创新教研模式,是立足学校和教师发展需求基础上有组织、有层次、充满活力的教研机制,充分发挥了“同质促进、异质互补”学习共同体优势。创新教研模式,构建“分层教研共同体”活动范式,当不失为学校培养教师队伍的一种有益尝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