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之路 幸福相随 谈课堂教学的“压轴戏” “学为中心”式课堂思考 理性看待学生不交作业
15版:课堂内外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83期  总第234期  2019年06月05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83期  下一期
谈课堂教学的“压轴戏”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9-06-10 08:19

 □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赵银凤

成功的课堂结尾可以使一节课中众多的教学内容浓缩成一个板块,使之更加系统化、整体化,更利于学生记忆、理解和应用,可以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下面就谈谈语文课“压轴”结课的一些方法。
一、总结升华情感,进行思想教育
现今的课文读解,已由着眼于文本转向对周遭世界的关注,要求贴近生活,面向实际,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既教文、又育人,既是课任教师,又是学生生活的导师和思想品德的引路人。有位教师在教学《爱如茉莉》结束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如茉莉般平淡却真切的爱,积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去思考、去感悟身边的爱,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爱,这一设计使课文思想得到升华和延伸,关注了文本与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的联系,能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到每天来自不同角落的关爱,并懂得回报,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拓展延伸,拓宽见识面
一是拓展阅读,丰富知识。如学习《大禹治水》时,课堂临近尾声,我告诉学生在我国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出示课件)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你们课后也可以读一读这些故事。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二是教师精心收集与本课知识有联系的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励志俗语作为全课结语,可谓匠心独运。如学习《青蛙看海》,我送给学生几句名言作为这堂课的结束语: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有志者,事竟成。这样不仅能巩固知识,检查效果,强化兴趣,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再一次推向高潮,达到“课结束,趣犹存、意未尽”的良好效果。
三是拓展作业。如教学《小动物过冬》一文,课堂结束之时,我设计了一项作业:回家收集资料,了解其他动物过冬的方式,开一个信息交流会,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一种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学生们很感兴趣,下课了,围着我问:“能不能加上一点外貌或其他的生活习性?可以戴头饰吗?”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思考
课堂教学的结尾也应像文章的结尾一样,讲究意在笔后、悬念迭出,回味无穷,给人一种课已结束而意未尽的感受,优秀的教师在教学结课时常常使用设立悬念的方法,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却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待。一般上下两节课的内容和形式均有密切联系的,用悬念式结课较好。“想知道答案吗?等下一节课你们就知道了。”
四、续编故事,提高写作兴趣
小学生对听、编故事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在小学阶段,语文课本中故事较强的记叙文就占了一定的比例。像这一类的文章,结尾都可以视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续编故事。如学习完《乌鸦和狐狸》一课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以“肉被骗走之后”为题编一个小故事。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