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让幼儿在劳动中成长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0-11-06 09:42 |
园长点评 让幼儿在劳动中成长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劳动托起中国梦”。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在论述活教育的三大目标时,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作为其目标之一,而把“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作为活教育教学的第一原则。
近年来,铜陵市人民幼儿园以课题为引领,大力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尤其今年因新冠疫情防控原因,居家隔离期间,园所因势利导将研究重点确定为幼儿劳动习惯培养和劳动能力提升。本期“班主任驿站”走进该幼儿园,看看该幼儿园各班教师是如何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的。
从小培养劳动意识 让好习惯受益终生
□铜陵市人民幼儿园园长 胡玉霞
铜陵市人民幼儿园国家级课题子课题、市级重点课题《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的有效实现》目前正处于实施阶段,课题组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将现阶段研究重点放在幼儿自我服务、为他人服务、家务劳动、种植劳动等劳动习惯培养方面,并借助互联网以家园共育方式开展。
(一)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幼儿劳动习惯培养应从学会自我服务开始。为了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理念,放手为小班幼儿提供更多锻炼机会,幼儿园课题组教师为家长和幼儿设计了“我爱刷牙”“穿脱衣裤方法多”等集游戏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于一体的活动方案,线上指导家长共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实践证明,只要家长学会适当放手,孩子会“走”得更稳。
(二)培养中班幼儿劳动意识。中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则以培养爱整洁、讲卫生、为他人服务的习惯和意识为主。课题组分别设计了“玩具标签对对碰”“我是图书管理员”等系列活动。通过收拾、整理等简单劳动培养幼儿的秩序感和空间感知觉能力,体验物品有序摆放给自己带来的方便,房间干净整洁给家人带来的愉悦以及为他人服务收获的满足感等。
(三)培养大班幼儿简单劳动技能。大班幼儿手部肌肉发育已达到一定程度,能够胜任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和种植劳动。这不仅有助于从小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而且也有助于幼儿动作协调能力发展和认知水平提升。针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本着“跳一跳、够得到”的教育原则,课题组设计了“幼儿创意擦地板游戏”“洗晒小能手”等活动,让幼儿在日复一日的家务劳动中感悟父母、长辈操持家务的辛苦,在种植活动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未来,园所将继续以课题为引领,不断探索幼儿劳动教育新方法、新思路,帮助幼儿从小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观念,让好习惯伴随终生、受益终生。
借节日和传统文化促幼儿良好劳动习惯养成
□教师 杨 萍
为促进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园所利用传统节日,结合传统文化,探索开展了系列劳动养成习惯活动,不仅有效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劳动意识,锻炼了劳动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劳动责任感。
春节前夕,我们充分利用“年”的契机,引导家长让幼儿在劳动实践中感受浓浓的“年味”,体验中国传统佳节——“年”。从擦桌子、椅子,整理自己的玩具、图书,到让幼儿参与布置新年环境,贴对联、福字,挂中国结、插花,再到跟着家人一起动手制作送灶粑粑、糯米圆子、饺子……
劳动节,各班级由教师们自主完成教育主题制定,围绕“劳动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并利用美篇、抖音等网络平台进行沟通交流和资源共享。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体会工作的艰辛和不易,珍惜劳动收获。
金桂飘香之际,是家乡铜陵的产姜时节。因势利导,亲子拔姜、洗姜、刮姜、晒姜、腌姜自然也成为我们组织亲子劳动,感受传统姜文化的重头戏。大班幼儿们通过自己的劳作,腌制了糖醋姜、酱油姜、姜糖等。全园参与,爱心义卖,将劳动所得捐赠给贫困的孤寡老人。
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仍将持续思考,不断改进,为幼儿们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用游戏化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师 庞 雪
幼儿园的小朋友认知能力有限,所以在培养他们劳动习惯的时候,要经常运用游戏的方式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自主地参与到劳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最终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在运用游戏化的方式来培养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比如,利用家园共育的力量,家园合作评定班级劳动小能手,或者利用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主动参与到劳动学习当中来。其次,由于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所以教师对待幼儿的劳动学习要有耐心,要善于用一些游戏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垃圾分类小游戏,做家务小游戏等等。我们班就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的整理玩具亲子小游戏,在孩子们和家长们的欢声笑语中,不仅培养了幼儿们良好的劳动习惯,还能增进亲子情谊。不仅如此,在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联合家长给予幼儿较大的自由探索空间,合理利用劳动小游戏,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到劳动中来。对于表现良好的幼儿,教师也可以给予口头表扬,培养幼儿劳动的责任感。
总的来说,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要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提高,同时幼儿园与幼儿家长要联合开展相关教育,家园共育确保幼儿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实践中体验 劳动中成长
□教师 芦正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3~6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从小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不仅能促进幼儿智力、意志和道德品质的发展,还能萌发孝老敬亲的意识和承担家务的责任,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2~3岁的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已经能表达自己的意愿。以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开始出现“给我”“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性意向。孩子如果提出自己吃饭、自己洗袜子、帮家人盛饭等,应鼓励幼儿大胆去尝试,从小让孩子进行劳动锻炼,使幼儿学会做事、助人,减少依赖,培养独立性。
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整理玩具、和长辈一起准备饭菜等。幼儿在劳动中懂得珍惜,萌发承担家务的责任。劳动还能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亲子游戏“创意擦地”中,幼儿从简单的用手擦到手脚并用,四块抹布同时擦……让他们在体会辛苦劳动的同时,感受创造性劳动带来的快乐。
![]() 培养劳动习惯从值日生做起
□教师 汪瑞芳
幼儿园值日生活动旨在帮助幼儿养成劳动习惯,培养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意识,努力克服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劳动过程中,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动手能力,提高逻辑思维,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要激发幼儿做值日生的积极性。值日生工作给幼儿带来一种劳动后的成就感,这种价值观经过教师的表扬和强调,幼儿会把它延伸到其他活动中,成为表现自己的驱动力。除了成就感以外,还能体验到初步的责任感。通过“勤劳小蜜蜂”“班级文化墙”“劳动小达人”等评选活动,引导幼儿产生争做值日生的愿望、荣誉感和积极性。还可以为幼儿配置可爱、方便实用的清扫工具;和家长一起制作小抹布、小喷壶;佩戴值日生胸牌,有自己的专属特权等等。
其次,明确值日生工作内容,制订班级值日生计划。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订适合的劳动内容。小班幼儿值日生内容以增强自我服务能力为主,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中班除了劳动内容,还可以增设“礼仪小达人”,让文静内向的幼儿也敢于表达自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大班可以试着让幼儿共同制订劳动内容、制订计划和制作各种材料,有利于幼儿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形成班级和谐学习生活氛围。
再次,发挥家园联动机制。在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也要参与其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相应作用。家园配合制订劳动计划、设立奖惩机制,家长也要与幼儿一起参与劳动计划,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和陪伴幼儿成长。让小值日生们不仅是幼儿园的劳动小能手,也是家里的勤劳小蜜蜂,争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
多样食育助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
□教师 王铁红
作为一名教育者,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尝试结合传统节日开展食育活动,从娃娃开始抓起。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幼儿们用稚嫩的小手揉搓、压模、填料,一项项劳动体验后,送灶粑粑、饺子、汤圆、粽子、桂花酿等中国传统小吃被幼儿们一一呈现出来。幼儿们在享受美食制作的劳动过程中,更能用心感受它背后传达的对于生命的尊重、自然的敬畏、家国的感恩等主旨。当然,对于劳动的意义又多了一层新的认知。
我们还坚持以班级日常值日生活动为抓手,助力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如让每位幼儿都参与到班级午后水果的洗切劳动体验中。技能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不懈地练习,我积极鼓励幼儿们多动手,并做到及时示范与讲解,让幼儿在洗切削的忙碌中,逐步积累劳动经验,养成劳动习惯,进而增强集体归属感。
除此之外,优秀的绘本阅读也能助食育一臂之力。《午夜厨房》让幼儿们看到不一样的厨房,巨大的糖果屋,面糊演变的飞机,天马行空的想象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煎锅起火了》是关于安全警示教育的故事,让幼儿们在厨房趣味忙碌中,掌握安全常识,并学习有效规避这些危险。国产优秀绘本《饺子和汤圆》为幼儿呈现出了柔情欢快的氛围,升华了饺子、汤圆体现出的家庭团圆的幸福寓意。展开的系列绘本教学,幼儿在劳动体验之余,能偶尔放缓节奏,让食育中的劳动体验更充满人文情怀!
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师 徐 娟
近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要强化学生劳动观念,弘扬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因此幼儿教师应该积极地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重点从 以下两点着手。
一、妙用卡通人物,激发幼儿动手意愿。中班幼儿虽然年龄小,但认知和学习能力却不差。教师可以利用当下火热的抖音视频里可爱、创意的卡通劳动形象,通过对卡通人物的兴趣,让幼儿学会劳动,掌握劳动的有效方法。教师和家长给幼儿创造环境和机会,激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有效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劳动内化。
二、直观形象的图片、儿歌,吸引幼儿学习掌握。幼儿喜欢鲜艳、有趣的事物,色彩丰富的图片和儿歌,更能吸引幼儿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幼儿更容易学会知识和经验。结合幼儿园的课程活动,通过简单易懂的儿歌,让幼儿们体会父母劳动的感受,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收拾物品、擦桌子、摆餐具、垃圾分类等,这些不仅能培养劳动好习惯,也是文明创建新标准,让我们用自己的力量,为美丽新铜官添光彩!
本版稿件由谢颖、吴琼整理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