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读懂:让思维绚烂如锦 飞来之“获”
13版: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04期  总第235期  2020年11月0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04期  下一期
飞来之“获”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0-11-06 09:47

 教 学反 思

飞来之“获”
□合肥市稻香村小学岳西路校区  宋成文
这是一个在课堂上意外发生的故事。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类说明文,课文末尾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学习到这里的时候,我问学生们:“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同学联系课文开头说作者用了首尾呼应的方法。我接着引导学生思考:结尾这样写,作者还有没有别的想法呢?
教室里相当安静,突然,一个“不明飞行物”从教室北边一直飞到教室南边,“叮当”一声掉到地上,我开玩笑说:“谁发射的‘不明飞行物’?不会是彗星撞地球了吧?这是值得我们探索的‘宇宙之谜’。”同学们哄堂大笑,大家不约而同寻找教室里声音的来源。
第四组一位同学红着脸,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说:“是我的笔盖不小心飞出去了……”我接着提问全班同学:“老师说了探索‘宇宙之谜’以后,你们都在做什么?”一位学生说:“我在思索是哪位同学。”还有一位学生说:“我在寻找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我顺势追问:“作者在结尾写到人类一直探索生命之谜有什么好处呢?联系你们刚才的经历说一说。”学生自然就知道了,作者这样写能引人遐想,可以激发读者的探索兴趣。
我对这一突发事件的处理,把学生的注意力重新转移到了学习过程当中,他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谓水到渠成。真要感谢这位同学在关键时刻的“发射”,无意中成就了大家的精彩。
横空出世的笔盖也会让学生有意外收获。看来,无心闯祸,有心引导,美好便会与我们不期而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