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保育员工作策略 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 在阅读中自然随文识字之策略
12版:教育在线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07期  总第235期  2020年12月0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07期  下一期
在阅读中自然随文识字之策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0-12-09 16:43

 在阅读中自然随文识字之策略

□泗县泗城第一小学  张艳梅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低年级大部分生字是在课文学习中随文出现的,阅读课中识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识字的效果,对课文的理解,乃至对汉字的情感等,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的识字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汉字的热爱程度,自主识字的兴趣程度,以及识字方法的科学性。就低年级探讨阅读课中的随文识字策略,笔者从创设情境、生活实际、探究字理、引发冲突、紧扣字眼五个策略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猜字”便是一种掌握识字的方法,猜字可以从游戏入手,由浅入深,从形象到逻辑层层展开教学,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由猜测,达成目的。如在教学《咕咚》一课时,我先请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提示模拟出一种声音,教师先后出示:小鸡的叫声,小青蛙的叫声,班主任教师的笑声三个短语,学生“叽叽叽、呱呱呱、哈哈哈”模拟得不亦悦乎,然后教师再用汉字来表示表现“哈哈哈、呱呱呱、叽叽叽”,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一种汉字发出的声音,并说出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稍加点拨,说说理由,实现识字方法的迁移运用,最后在课文阅读中引导学生继续猜测“吓”,进一步巩固看字形、猜读音的识字方法,这样的方法学习,体现了教学的趣味和智慧,实现了从一个字的教学走向一组字的教学,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扎实有效。
二、联系生活,有效识字
在《要下雨了》一课中,如“潮、湿、消”都是三点水旁,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到三点水的字与水有关,再联系生活实际,如“潮湿”,关注了偏旁后,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潮湿天气的具体现象,如玻璃上的水汽,地面的湿滑等等,进一步理解词语的意思。在《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中,可以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或借助图片来实际运用。如老虎的“虎”等。《咕咚》一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来实际运用,如掉下来的“掉”,拦住中的“拦”,逃命中的“逃”,都可以结合语境和生活经验,猜测他们的大致意思。
三、探究字理,追根求源
一、二年级的教材里,每篇课文都有生字的学习任务,这里哪个生字该重点教,哪个生字该简略教?都有一定的标准,但是对于带有新偏旁的生字,要作为重点,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偏旁,还要帮助学生理解偏旁表达的意思,从而达到准确识字、识记,实现迁移、理解。统编教材一年级的《小蜗牛》第二自然段是这么写的:
春天来了,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
“玩”这个字的偏旁,在教材最后一页“常用偏旁名称表”里的名称是王字旁,可如果我们对汉字略有研究的话,就会发现王字旁的本意,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着军人的级别与地位,使用特大兵器的帅叫王,那么王字旁和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探寻王字旁的源头,在理解为什么的基础上,明确其实际意义是什么,不但有益于学生当下的学习,更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通过查找资料和多方考证,我给王字旁制作了一个微课,说明了王字旁又叫斜玉旁,在教学过程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对王字旁的来龙去脉有了了解,学生举一反三,并掌握了构字规律,认识“王、玩、珠、珍、玛、玲……”。
四、引发冲突,区辨汉字
在生字教学时,教师要预见到学生可能会在哪些生字理解上出现偏误,引发认知冲突,帮助他们理解这一汉字和在语境中的意思,例如,“熟”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咕咚》里要认识的生字,课文是这样写的:
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在一年级学生的认知里,日常话语里的熟大多指的是饭熟了,玉米煮熟了,对植物果实成熟了,这种书面的表达并不熟悉,我先请学生观察熟,说说熟是什么偏旁,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过四点底,能准确说出熟的偏旁,接着追问,看到这个偏旁,你想到应该和什么有关?学生回答蒸煮等,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四点底的偏旁表示的意思了。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木瓜熟,木瓜可以吃都是这个意思吗?学生能凭直觉说出不是,但为什么不是,往往不会深入思考,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进一步思考,这里的熟是什么意思?学生就会深入到语句中去辨析:木瓜是长在树上的,这个熟是指木瓜在树上长熟了的。尽管学生的表达仍然比较口语话,但相对于熟的意思,学生显然已经理解了,这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厘清木瓜在树上一直长,慢慢地长成熟了,到了可以吃的程度了,这就是木瓜熟了的意思。木瓜熟了会自己掉下来,那还有哪些植物的果实也会像木瓜一样长熟了自己掉下来呢?那么学生就会说,苹果熟了会掉下来,桃子会掉下来等等,实现认知迁移,形成概念,那就是植物的果实成熟了会掉下来,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至此,学生理解了熟的意思,也就理解了小动物们听到声音拔腿就跑,最后都笑了的原因了。
五、紧扣字眼,统领学习
紧扣字眼,抓住中心内容学习。如一年级上册课文《比尾巴》里的“比”的学习,我围绕“比”字,把整节课创设成一个小动物比尾巴大赛的情境:小动物去比赛,忘记了带名牌,借助“给小动物送名牌”,认识儿歌中动物名称里的生字;挂上名牌,小动物要参加比赛了,都有哪些项目呢?认识比赛项目中的生字;比赛结束了,要授奖牌了,接着对这些小动物取得比尾巴大赛的各个项目的冠军,你们有没有什么意见啊?这一问题聚焦学生阅读理解的困难之处,识记相关生字。
在阅读中自然随文识字教学并无定法,却有规可循,因为记忆只有给予理解,才能深刻识记,回归文本等角度去思考并设计相应的阅读随文识字教学模式,就能把阅读中自然随文识字教学教得趣味十足又扎实灵动!
 
 
 
素质与创新
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
□天长市金集小学  干田华
从古至今,阅读一直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课外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应该怎样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层次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呢?本人就此简述一下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自己的浅见。
一、激发阅读兴趣,促成阅读行为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儿童,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叙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学生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现身说法”地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3.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等故事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
二、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其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比如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地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此外还有摘录批注法,写心得体会等等。
三、创设阅读条件,扩大阅读成果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设立班级书橱保证,保证阅读时间。首先从学校图书室抽调一部分适合儿童口胃的图书充实班级书橱,其次是动员学生自带图书,把自家的图书暂时存放到班级书橱,并要求他们把自带的图书每月更换一次,再轮流交换阅读,并选一个图书管理员专门负责管理。制订严格的借书制度,还鼓励学生订阅一些少儿读物及报刊杂志。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
2.帮助选择读物,开展阅读活动。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同时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3.优化读书环境。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了文化气息。读书时,放上一首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以平和的心境尽情地读书,融入书海而不亦乐乎!
四、鼓励阅读先进,坚持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1.丰富展示活动,评价阅读成果。学校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如:故事会、朗诵会、主题会、手抄报展评、课外阅读竞赛评比等。通过活动,展示了学生课外阅读成果,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推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可是一旦小学生的读书兴趣被激发,如果不能很好的稳定、保持,兴趣就会渐渐消失。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成果的舞台,来保持、稳定他们的兴趣,从而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
2.建立“读书档案”,倡导多元评价。给每位学生建立一份“读书档案”,这样的记录可以了解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要求。对一般的学生只要求记录图书的有关信息和简单的评价。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记录的内容,如内容提要、感受体会等。最主要的是,要对这份阅读记录实施多元评价,既重视教师的评价,也关注学生的评价;既有家长的评价,也注重学生自己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既能对学生的阅读有一定的监督作用,也能使家长、教师、学生都积极参与到阅读中去,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我们更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农村孩子也能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让他们能在成长中阅读,在阅读中成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