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绽放光彩 师爱浇灌学生成长 教育,从心开始
14版:学科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07期  总第235期  2020年12月0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07期  下一期
师爱浇灌学生成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0-12-09 16:47

 教育感怀

师爱浇灌学生成长
□利辛县孙庙学区新建小学  徐海宁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好教师的形象,“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梦想与追求,通过教育使孩子们改变以后的命运,而作为别人命运的灯塔,吾又何其幸也!在一年多以前数学系专业分流之际,几番犹豫之后选择了师范方向,我的内心喜忧参半,我真的愿意当老师吗?带着这个疑问,在此后一年多的学习中,我努力扎实自己的数学知识功底,积累与教学有关的知识,也一次次地问着自己:何以为师?
做好教师,要有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教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教师的为人处世,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好教师应该是仁师,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好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应该是充满爱心的信任的,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厚重的职业底色。师者,原本就闪耀着一种叫“无私”的光芒。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育人是爱心的传递。好教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应该是充满爱心和信任的,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好教师应该懂得,选择当教师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教师责任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从而达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
心理学上有一则“皮格马利翁效应”,它源于希腊的一个神话:皮格马利翁是一个年轻的国王,他用象牙雕刻了一个美丽的少女,他太爱这个雕塑了,所以每天都专注地去凝视她,最后,他的雕塑变成了一位有生命的少女。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把它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爱的效应”。神话毕竟是神话,但它给了我们教育工作者一个启示,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与基础。有句话叫“亲其师,信其道”,只有使学生感到亲切和可爱,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学生才能信其道,才能在教师的指引下孜孜不倦地向前进步。
小学阶段是儿童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如果得不到关爱,就会意志消沉,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因此,一定要对他们具有仁爱之心,才能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教育,应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理解学生,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能够理解,要想到他或许是因为外界或自身的原因造成的问题。看到学生身上的问题,要静下心来分析,或许是因为家庭或者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造成今天的结果。此时应给予他们需要的爱心和鼓励,这才是我们成为仁师的必要条件。
宽容的师爱比严厉的批评更能呵护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之中播洒仁爱的种子,用自己的阳光温暖和真挚情感精心呵护,才能让仁爱的种子生根发芽,助力学生茁壮成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