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细节 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精彩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浅谈激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4版:学科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12期  总第248期  2021年03月17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12期  下一期
浅谈激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1-03-17 16:19


聚焦新课改
浅谈激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庐江县城北小学  章芬利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人的动机可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它既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业成就看作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长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激励对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一年级同学特点的分析:
1.“以游戏为中心”向“以学习为中心”转移
一年级的同学进入学校,每天按学校安排的时间作息,从形式上已经是“以学习为中心”了,但真正做到以学习为中心,需要一段时间。
案例:一天,我正在做课文新字词的教授,课堂气氛极其活跃,突然,一名学生大声叫道:“老师,我渴了,你去给我倒杯水。”我循声望去,只见这同学身体瘫在椅子上,头歪着耷拉在椅子上,脚架在桌档上。就这样,我的教学被打断了。
2.注意力不能稳定持久
一年级同学的注意力一般能稳定持续15~20分钟左右,男同学时间更短。
案例:一日,我来了个突击检查——文具的使用情况。只见40%多的同学的橡皮擦“满身疮痍”,不难看出,这些都是课堂上用铅笔经过精雕细琢后的“杰作”。
二、激励的意义
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自己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激励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更好地学习,积极上进,发展自己,有时是为了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他们按照教师所期望的轨道和方向前进。
三、激励在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1.精心准备的小礼品
由于同学的年龄小,造型可爱的图片很受他们的追捧,所以,我选购了一些表情橡皮擦、表扬信、各种荣誉胸章等。记得我把这些奖品带进教室里的一刹那,全班惊呼,同学们争抢着说:“哇!这么多好看的奖品!”……我告诉他们这些奖品全都是为他们准备的,如果学习习惯好了,课堂上认真听讲,大胆发言,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拿到老师手里的奖品。
2.口头表扬
表扬是赏识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大量的事实证明:好学生是被表扬出来的。
案例:开学初,郭同学的握笔姿势不正确,写出来的生字既大又难看。他的妈妈没少为这事操心,可他的字也没太多改变。一次课堂书写时,我巡视经过他身边,见他坐姿端正,书写认真,就夸赞说:“xx同学今天很乖,坐得端正,写得认真,字比前两天写得工整美观了。”学生听进心里了,之后写字的态度就改观了,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请不要吝啬你的夸奖!
四、奖励制度的作用
1.课堂教学
在学习《怎么都快乐》中的生字“讲”时,我问:学习了这个生字,你想让大家注意些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言字旁的第二笔是横折提。”“右边的井字上面一横短,下面一横长。”“右边的井字不是两竖。”……
2.良好的阅读习惯
每天晚上7:30就能在不少家长私发的视频中看到同学陆续捧出课外读物,畅游于更广阔的知识海洋里,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灿烂。
3.写话
同学们对写话有兴趣,能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同学们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教师的激励,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而且还能使学生将这种信任感转化到对所学科目的兴趣上,从而又产生了更大的教育效果。古人云“乐莫善于如意”,只有心甘情愿地去学习,那整个教学的过程才有可能是快乐的过程。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