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为中心”课堂中小学生数学思想的有效培养 扶贫路上的“滁州好人” 浅谈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美好个性的培养
15版:课堂内外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12期  总第234期  2021年03月17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12期  下一期
扶贫路上的“滁州好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1-03-17 16:21


教 师园 地
扶贫路上的“滁州好人”
□全椒县古城小学  周  兵
习近平总书记说,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而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就是一位既平凡又伟大的扶贫路上的“滁州好人”——冯根林,他是全椒县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全县的小学语文教研工作。为全县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服务,指路引航。说他平凡,是因为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奉献着,努力着。不争名不争利,名不见经传。说他伟大,是因为他博学多才,勤奋努力,著作等身,患眼疾,他就用放大镜坚持读书著说,心脏不好,患有痛风,睡不好觉,每日要吃多种药物,从不放弃阅读和写作……
我与他是非常熟了。我们因文字结缘,他的文字影响着我;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他的努力鞭策着我……我一刻不敢偷懒;一时不敢懈怠。最近两年,我们相见,谈论最多的就属当时的伟大工程——精准扶贫。因为他的扶贫故事一次次打动着我、感染着我。
他的扶贫户远在离县城几十里的乡村。为了不影响工作,每次扶贫,他都要搭同事的车,以节约时间。因为在单位他可是身兼数职:教研员、语言文字、关工委……用马不停蹄形容他的工作状态也不为过,但无论多忙多累,哪怕是生病,扶贫的事不能丢,扶贫户的生计不能忘。他心里牵挂最多就是扶贫户如何脱贫。没米,他买;没钱,他给。这总不是办法呀?因为他一个人还要养活一家人呀。要想办法让他们找到能让自己立足的行当。于是他掏钱为扶贫户买来鸡苗让其养殖。但这有时会受到病灾的影响,而减少收入。他又走亲访友,寻机找工。终于,在一家乡镇企业为他们找了一份固定的工作。看到他们逐渐走上正轨,他甚是开心。说实话,扶贫更应该扶智。是什么让他们贫?除了自然条件之外,更多的就是没有文化,没有技术。他把目光投向扶贫户家马上就到了读书年龄的小孙子身上。要想让他们彻底摆脱贫困,更应该让孙辈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原本准备将孩子安排到镇上学校读书,无奈太远,不方便。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他劝他们家的奶奶陪孙子到城里读书,这样也就更方便他经常接触、帮助到孩子。没有生活来源不行呀?他建议他们把乡间的农田承包给种粮大户,爷爷到企业当保安,奶奶做点玩具。这样一来,全都完美了。爷爷拉着他的手感激地要下跪,被他及时拉住。爷爷说:“我们遇到好人了,赶上好时代了。”谁说不是呢?正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走进新时代,走上幸福路。扶贫路近了,但他扶贫的次数更多了,关注的程度更深了。经常在我们小语交流群里,会看到他所发的与孩子有关需求的信息:谁有下一学期的教材?谁知道哪里能买到学具?谁知道哪有学笛子的?他的爱人有时开玩笑地和他说,连自己的孙子都不问,天天就知道关心人家的孩子。每当这时,他只能笑笑说,没有办法,看到他们需要,怎能不帮一把呢?一直在扶贫路上坚持着的他,即便现在扶贫户脱贫了,隔三差五,他还会去虚寒问暖。他不是好人,谁才是好人呢!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