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
滁州市琅琊区:深耕教研 擦亮“学在琅琊”品牌
□黄世凤 吴雄峰 潘 超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教研工作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成效的主阵地。近年来,滁州市琅琊区教科研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区委教体工委、区教体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书记、校(园)长的鼎力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潜心研究和共同努力下,一批优秀的教研团队脱颖而出,他们在教学中凝聚育人的智慧,书写教育的奋进之笔。
前不久,省教育厅公示了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研先进单位、优秀教研组、优秀教研员评选结果,滁州市实验幼儿园“一朵云”教研组、滁州市第二小学语文教研组、滁州市第二小学数学教研组、滁州市紫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均被评为优秀教研组,“这么多催人奋进的成绩,是我区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科研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是上下勠力同心辛苦付出的结果,今后我区将继续深耕教研,全面提升我区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学在琅琊’的品牌。” 区委教体工委委员杨甫东在采访中说。为激励典型,宣传优秀教研组的成果经验,进一步促进全市乃至全省教研工作均衡发展,本期我们走进这几所优秀的教研组。
琅琊区的教研活动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教研组共13名教师,专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10人;其中:1名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5名一级教师,5名二级教师,拥有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省教坛新星、滁州市学科带头人、滁州市教坛新星、滁州市骨干教师……”滁州市紫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组长徐婷婷在谈及团队成员的时候不禁嘴角上扬,“我们组内成员以中青年为主,又有多年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学校领导作指导,骨干教师干劲足,青年教师热情高,教研氛围十分浓厚。这些优势为我们开展教研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命在于质量,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科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徐婷婷介绍说,学校经常组织教师以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各种理论书籍以及大量的与学科相关的教学杂志;组织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标准;网上下载许多有关学科教学的相关文章,供教师学习;每年根据市区教科室安排,派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参加思政课教师专项培训的国培计划、全国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研讨会、安徽省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等各项思政教育培训项目。“我们要求教研组成员外出或线上培训均能细心聆听专家讲座,认真做好培训笔记。培训结束回校后,教师需要在教科研活动中将最新教科研信息汇报,以此提高每位教师的理论水平。”徐婷婷采访中说。
青年教师的培养一直是紫薇小学教研工作的重点,据徐婷婷介绍,组内的骨干教师甘为人梯,在教研组内做好模范引领作用,对青年教师倾囊相授,尽心尽力培养青年教师。教研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通过定期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经过数年的努力,青年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规范了教学行为,提升了教学水平。同时,“师傅”在帮助新教师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变压力为动力,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与新教师的互动中会锻炼自己的合作能力,吸收新教师身上的闪光点来开阔自己的眼界,发展了能力,创新了思想。
由于教研活动步步扎实,忙而有序,教师们真正在参与、在研究,次次有收获,在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竞赛和论文评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22年滁州市紫薇小学也成为安徽省首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为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滁州市紫薇小学的教师们在磨课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我们要求每位老师每年读一本教育专著,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每人写一篇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每学期作一节自荐课,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每个年级教研组围绕本组研究主题上一节研究课……”作为拥有滁州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省教坛新星、滁州市名教师等众多头衔的数学教研组长朱森明,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每学期初,都会制订教研工作计划,实施各种教学研讨,不断提升教研组成员的整体素质,帮助组员快速成长。
“我们组共有教师54人,平均年龄43岁,教师年龄层次整体偏大,但经验丰富。”朱森明介绍说,为发挥优势,数学教研组以“带常规,抓结对”的制度,负责指导的教师每学期要走进结对教师的课堂,跟踪听课,不定期指导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教研组对教学实践活动的要求比较高,每进行完教学实践后,帮扶教师都要当面评议,结对教师听取听课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以小组为单位再次研讨成熟的案例进行集体备课,研读课标,这样青年教师一直在成长”,组员吴国庆在采访中说,她坦言自己是“传”“帮”“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如今她的多个省级课题已结题,同时获得省优秀青年教师称号,“来到二小,虽然磨课的时候很辛苦,熬夜是常态,但在现在看来更多的是幸运。”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仅仅是数学教研组,滁州市第二小学语文教研组也极为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学习环境和教研氛围,促进他们专业更快发展。学科领军人物安徽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张德银老师,主持了4项省级课题研究,其中一项荣获安徽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0多篇论文发表于权威学术刊物。在他及名优教师的引领下,教研组培养出省特级教师4人,市学科带头人4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省教坛新星2人,市级教坛新星2人,区名教师1人、学科带头人4人、骨干教师5人、教坛新星5人。
据张德银介绍,学校根据每位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培养规划,为其聘任思想作风好、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另外,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名师工作坊、考察学习、送教下乡、青年教师教学展示、骨干教师示范课等形式,为青年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平台。同时,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说课、上课、读书演讲等教学基本功竞赛,推荐青年教师参加各级业务培训和竞赛,为青年教师学习深造、课题研究、进修培训、经验交流创造条件。“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潜心教研,倾心付出,热心服务,同青年教师肩并肩,赓续前行,奋楫争先!”张德银动容地说。
滁州市第二小学教学活动展示
让每一朵小花都幸福绽放
滁州市实验幼儿园坐落于钟灵毓秀的琅琊山脚下,始建于1985年,安徽省一类一级幼儿园。历年来, 实验幼儿园始终秉持“春风化雨 让每一朵小花幸福绽放”的办园理念,以规范、科学、优质的办园质量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及认可。在这里,有一个砥志深耕的教研团队——“一朵云”教研组,它正以“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教育信念,以专业、精业、敬业、勤业的学前教育情怀,推动了园所的高质量发展。
据教研组组长郑蕾蕾介绍,教研组组内共有成员15人,均为本科学历,组内每个人都有深厚的教育情怀,非常热爱教研工作,她们致力于研究幼儿的需要、兴趣和发展可能,她们立志于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在专题教研中,我们会根据教育教学中教师们遇到的问题制订研讨方向,开展的专题教研主题有集体教学活动、教师观察能力、个别化学习活动的材料投放等。我们也通过案例研讨、听课评课、教师沙龙、班主任沙龙、师徒结对、共读活动、长青组活动、萌芽组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教研形式,只要是对解决教师当下问题有帮助的形式,都会积极尝试,我们力争让教研有趣,让研讨有效。”郑蕾蕾在采访中说。
近年来,教研组结合实际经验,确立了合理的教师分层方式,有以教研组长为首的名优教师团队;有以经验丰富专业有所长的教师组成的骨干教师团队;有在专业上积极进取不断思考的新青年教师团队。团队合理的教师分层方式,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助力的良好教研氛围,促成了教研组学习共同体式的发展。组长及名优教师成立了工作室,并被聘为高校的校外指导教师,成为本园乃至区域专业发展的领头雁,充分展示了教研组长的“引领者”作用。骨干教师能在本园、本区域的教研活动中起到引领作用,对内承担着培养新教师的重任,能积极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教研成果,解决保教现场的问题。对外在区域内开展教研交流,将组内教研成果进行推广。新教师也能在各种活动中崭露头角。
葛慧,滁州市实验幼儿园大班组教师,安徽省教坛新星,曾获教师素养大赛一、二等奖,琅琊区自制教玩具比赛二等奖,琅琊区信息素养比赛微课二等奖,多次在征文比赛中获奖。回想起参加教坛新星的比赛历程,她说:“由衷地感谢实验幼儿园优秀的教研组,一遍又一遍地帮我磨课、一次又一次地观摩教学现场、一字又一句地梳理我的演讲文稿,不漏过任何一个细节,不仅在生活上给予我支持,还在专业上不断给我指导,比赛赛程很长,过程也很难,正因为有这样优秀的共同体,我才有如此的信念和力量走到最后……”
不仅仅是引领园内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同时,教研组内成员还肩负着教育院校学生的培养任务,有五人被聘为校外指导教师。幼儿园也成为了滁州学院教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见习和教育实践基地,每年承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们的见习和实习工作,帮助他们坚定从事幼教的信念与初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前教育工作者。“今后,‘一朵云’教研组,将继续一路探索、一路沉淀、 一路成长,让每一朵小花都幸福绽放。”面对省级优秀教研组这一荣誉称号,郑蕾蕾这样说。
滁州市实验幼儿园教师们在开展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