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潘菊:做“麦田”幸福的守望者 个人简介:潘菊,泗县雪枫小学高级教师,安徽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宿州市第一届最美班主任,宿州市优秀教师,宿州市骨干教师,县十佳模范教师,县先进教育工作者,泗县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 从教26年,潘菊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带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谱写下执着、严谨、求实、关爱的动人篇章。 □黄溢群 心怀热爱 奔赴远方 班级管理可是一项“技术活”,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多年来,潘菊从未停止打磨自己。她经常与其他班主任交流班级管理方法,还订阅了《德育报》《班主任》,购买了《班主任工作漫谈》《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专业书报,潜心阅读、积极践行。努力终有收获,潘菊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先后获得“泗县优秀少先队集体”“宿州市优秀少先队集体”荣誉称号;潘菊个人也被评为“宿州市第一届最美班主任”;2021年12月,潘菊参加宿州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荣获一等奖。 在管理好班级的同时,潘菊不忘深耕自己的语文教学。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她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级教师培训,潜心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专业书刊,研读《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关注“银河成长班”“右手语文”“人民教材培训”等微信公众号,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教育教学一类比赛,潘菊都积极参加,她在省、市、县级微课大赛和优质课大赛、基本功大赛、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 “人生如棋,我愿为卒,行动虽慢,谁曾见我后退一步。”潘菊以坚持为基,热爱为力,一步一步奔赴教育教学的诗与远方。 倾注爱心 播种希望 如园丁渴望每一朵花儿欣然绽放,如农民渴望每一棵庄稼都颗粒饱满,潘菊关爱每一个学生,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茁壮成长。 小宇是潘菊班里一个非常特殊的学生,阳光开朗的他春节放爆竹不慎被炸伤,从此失去右手,也失去了往日灿烂的笑容。他总是穿着长袖衣服,遮住手臂,默默地坐着,不想说话。潘菊决定用爱点燃小宇的希望之火。潘菊与小宇妈妈多次沟通,共同寻找驱散小宇自卑之霾的“良方”。潘菊常开展积极心理班会,通过正向的引导、伙伴的力量帮助小宇乐观面对生活。小宇在习作上有畏难情绪,潘菊就给他买了许多课外书,其中包括许多励志类书籍,渐渐地,小宇会书面表达了,每次小宇写出语言流畅、感情真挚的习作,潘菊总是绘声绘色地读给大家听,那时的小宇眼里总是闪着动人的亮光。 二十多年的坚守、操劳,潘菊经常颈椎酸痛、咽喉肿痛,受尽煎熬,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每当节日到来,当她收到学生们、家长们那暖暖的节日祝福时,心中的幸福感便如江河水一样滔滔不绝。 传承红色 立德树人 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广大学子爱国情怀,2020年9月,泗县雪枫小学决定编写红色校本教材,潘菊主动请缨,承担主编任务。几经周折,编写工作历时半年,2021年3月,红色校本教材《雪白千里 枫红万年》终于出版印刷,全体师生人手一册。紧接着,潘菊又着手打造学校的“雪枫长廊”,让浓厚的校园红色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 潘菊带着学生们参观雪枫长廊,阅读红色校本教材,感受将军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她还依托校本教材进行拓展延伸,充分挖掘泗县红色文化“富矿”,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并通过主题演讲、社会实践、知识问答等方式,落实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情况,通过多元评价,激发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积极性。 潘菊把红色作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2021年,她写的案例《风雨淬炼中一抹燃烧的红》在中国教育报融媒体刊登;2022年,她的论文《让红色成为思政课堂的鲜亮底色》荣获县一等奖。 依托活动 绽放个性 潘菊以活动为画笔,在学生们成长的画布上描绘着赤橙黄绿青蓝紫。学校的社团活动,她鼓励学生们根据爱好选择项目,通过社团活动张扬个性。学校组织的班级合唱比赛、跳绳比赛、眼保健操比赛、优秀作业评比、体育运动会等活动,潘菊都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并尽己所能做好赛前辅导,依托活动达到最佳育人效果。 省、市、县开展的读书活动、电脑制作活动、写字比赛、科技大赛等,她更是不辞辛苦地指导孩子进行细节上的打磨再打磨、优化再优化,她想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小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功夫不负有心人,潘菊所带的学生在省、市、县各级各类比赛中也屡创佳绩,学生们更加自信自强了! 真诚交流 携手共育 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潘菊以诚相待,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与家长进行交流。自宿州市“万师访万家”活动开展以来,潘菊积极响应活动精神,与家长们的交流更加频繁。她通过上门走访、网络访问、电话访问等形式,对班级学生的家访做到了全覆盖。 昊昊是班里的留守未成年人,父母外出打工,爷爷租房带他上学。孩子性格活泼、爱发言、思维敏捷,可有段时间,上课时总是打瞌睡,无精打采。潘菊与昊昊的爷爷交流,才知道孩子总是以查资料为理由,玩手机游戏,每天睡得都很晚,甚至凌晨一点才睡,爷爷批评,他就大吵大闹。潘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赶紧联系远在外地的孩子妈妈,并与昊昊的爷爷共同商讨改变孩子的方法。在学校里,潘菊时刻关注昊昊,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对孩子进行疏导。这个过程是艰难的,反反复复,潘菊不知打了多少次电话,不知和昊昊多少次交流谈心,再难她也不放弃。就这样坚持着,昊昊慢慢变了,又是那个爱发言、爱思考的小男孩了。昊昊的妈妈也真诚感谢道:“潘老师,多亏了您一直督促,感谢您的良苦用心,感谢您没有放弃我家的孩子……” 一次次的沟通交流,家长们深深感受到潘菊对学生们无私的爱,提起潘老师,家长们总是啧啧称赞。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潘菊忙碌着、快乐着。她知道要想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她相信:只要俯下身子,一心为了学生,倾情注爱,砥砺深耕,那一定可以守好“麦田”,品尝收获的幸福!
潘菊和学生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