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传统文化之美 浅谈在绘本教学中实施大班幼儿爱心教育策略 家校协同共建小学数学劳动教育新课堂
07版:课堂内外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68期  总第235期  2024年03月0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68期  下一期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传统文化之美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4-03-06 16:32

特别推荐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传统文化之美
□铜陵市义安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钟大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将中华传统文化寓于德育中,笔者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渗透。
一、传承优秀家教文化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是好习惯,则会让人终身受益。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整洁是文明生活方式的外在表现,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要认识到这一点不容易。教材特意选取了《我们爱整洁》《让我自己来整理》两课,通过具体的情景学习,学生懂得了整洁会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整洁可以使自己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但这一阶段,爱整洁、讲卫生的生活还不是他们自发和主动的追求,多数学生爱整洁的良好行为,以及由仪表整洁延伸至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的。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吃饭有讲究》一课,让学生初步了解就餐礼仪和饮食健康常识,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大人们一早就得忙着去干活、上班,许多家长常常顾不上孩子的饮食习惯的培养和礼仪的教育,这就需要学校教育的干预和引导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编有家庭教育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把传统优秀的家教文化渗透其中,让学生把文本阅读与家庭生活、家教文化三者有效联系起来,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读出体验,接受教育。
二、继承优良文明礼仪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不仅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到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在面向世界开放的今天,礼仪文明之花也已开遍了世界。一年级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人际交往变得更加独立,是文明礼貌养成的关键期。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无法持久性地站如松,坐如钟,趴在桌上、东倒西歪的现象不时出现,缺少了精气神。在执教一年级下《我们有精神》一课时,通过边观看书本插图,边找找哪些同学的姿态如钟、如松、如风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站得直、坐得正,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特别能展现出阳光的精神面貌,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小学生应有的姿态。
三、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春节民俗元素有所改变,但年的诱惑依然在,传承的力量依旧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沉淀下来特有的年文化和精神内核始终没变。道德源于生活,远离生活的道德教育是悬空的,缺少根基的。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关键在于将道德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将传统节日与学生自身体验相结合,才能达到传承的目的。
春节,是举国欢庆的日子,《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大家一起过春节》一课,突显出春节对于全体中国人来说特有的阖家团圆的意义,也更有利于培养孩子从小就对春节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与参与感。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联系语文课文学习的《春节童谣》。加强大家对年俗的理解,接着,让同学们结合自身体验,说说自己家是怎么过年的,课堂氛围顿时就热闹起来了。教师再趁机补充传统春节的一些习俗,以及少数民族在传统新年中的风俗习惯。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关照到班级中的少数民族同学,体现各民族和谐相处欢乐祥和的氛围。
四、渗透中华传统美德
把传统美德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深度融合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因为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能够让教师获得较多的教学内容、资源,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选取了两幅画面:吃饭时,让老人先入座;天冷了,打电话提醒奶奶添加衣物。这样的寻常小事,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完全能够做到。而这样的小事若能坚持做,学生的举止怎能不文明?若能全家做,家庭怎能不和谐?如此这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能够根植人心,经久不衰。
愿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多一些感性的引导与真切的体悟,将正确的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道德法治的课堂中来,这必然是立足当下、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的文化重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