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故事语文”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季节变化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建构指向文化自信的革命单元学习任务群
02版:教育家精神知与行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79期  总第242期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79期  下一期
浅谈“故事语文”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4-10-23 10:36

教研成果分享
浅谈“故事语文”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临泉县城关街道顺河街小学  周洪涛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故事在教学中运用的越来越广,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是吸引小学生参与语文互动、发散思维的有效形式。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不同视角的故事资料参与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讲故事教学的一些实践,谈谈故事教学法(以下称“故事语文”)的案例分析。
一、“故事语文”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故事语文”在字词教学中的运用
中华字词内涵深远,如象形字与所描述的事物形象相似,同音字虽分辨困难,但与不同文字组词后产生的感觉截然不同。在字词教学中,可以借助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区分相似字词,加深记忆。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蝌蚪”两字相似且难写,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记住虫字旁,再画出小蝌蚪的形态,像“斗”字,而“蝌”中间多出的“禾”字,可引导学生联想:“禾苗幼小,小蝌蚪也一样幼小。”对于易忘的点,如蝌蚪上的点,教师可创建故事:“我们说过小蝌蚪像什么?”学生答:“禾苗。”教师继续:“那么小禾苗的种子撒两粒在土里才会成长,小蝌蚪也有几粒小种子呀?”学生答:“两粒。”教师提醒:“下次记得不要撒多了哟。”这样的故事不仅连贯,还能细节化错误点,帮助学生纠正对文字的错误记忆。
2.“故事语文”在课文教学中的运用
部分小学生存在上课不敢说、说不连贯、说不完整等问题。故事教学法可以鼓励学生发言,积极表达,同时整合语言,提高口语与书面语的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寒号鸟》时,学生可能对勤劳的人生更精彩的道理理解不够深刻。教师可让学生创编故事后续,设想喜鹊自立自强、做事顾全大局,而寒号鸟懒惰、得过且过,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发生什么事。通过分组活动,先在组内演练,再全班展示,不仅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还能强化他们的理解与联想能力。
再如讲解《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教师可先提问:“雷锋是谁?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鼓励学生搜集雷锋的故事,在课堂上分享。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学生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还加深了对雷锋乐于助人精神的理解。
3.“故事语文”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写作是小学生的一大难题。部分学生虽然能够完整写作,但故事内容虚假,表达技巧不足。在写作任务布置后,教师可鼓励学生想一想与之相关的故事,培养写作思维能力。如作文标题《我的童年》,涉及的时间范畴与故事范围较广,学生常不知从何下笔。教师可先导入名人的童年故事,如鲁迅在桌子上刻“早”字提醒自己不迟到,爱迪生躲在鸡窝里孵小鸡等,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对于语言匮乏的学生,可鼓励他们阅读寓言故事,积累语言素材,为创作打好基础。
4.“故事语文”可营造情境气氛
语文知识点比较丰富,教学中不能总依赖于教材去互动,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声像系统,强化学生的视听体验。如教学《泼水节》,教师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就播放泼水节视频,学生们读书时想象的泼水节与视频的内容有相似,也有出入,他们观看情景时,脑海中对泼水节产生了向往之情,甚至想要参与其中,这时候再去进行泼水节的相关描述,学生们更愿意听,也产生了更多的疑问,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完全以第一视角,让学生联想“如果你也是傣族人,在泼水节的活动现场”,以此展开课堂议论,并鼓励学生联想“在泼水节的活动中,周总理也在那里……”,还不等教师发问,学生们就已经表达了一连串的感想,这样的视频情景故事,能够让学生感受更加深刻,产生对课文意犹未尽之感,课后学生们对于泼水节的议论次数自然的增多了。
二、“故事语文”在作业设计中的运用
“故事语文”在作业设计中的应用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以下是一些将故事语文运用到作业设计中的方法:
故事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短故事或续写经典故事。这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新思维。
角色扮演:让学生选择一个故事中的角色,并从这个角色的视角写一篇日记或信件。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角色和情节。
故事改编:要求学生将一个故事改编成不同的形式,如剧本、诗歌或新闻报道,这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
故事插图:让学生为故事创作插图或漫画,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故事表演:组织学生进行故事剧的表演,这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故事与现实联系:让学生探讨故事中的情节如何与现实世界相联系,以及故事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设计出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故事语文”,是一种十分适用于小学并适用于语文课程的形式,故事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成长需求比较契合,教师只要寻求恰当的机会,在合理的时机下导入故事,就能够让课堂以故事为线索,从浅入深,由外及里地理解知识点。教师应围绕素质教育思路,在故事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的理解与感受,帮助学生提高认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