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感悟人生之“道” 为学生生活做准备 打造艺术乐园
01版:今日问教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57期  总第241期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57期  下一期
为学生生活做准备 打造艺术乐园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7-11-21 09:35

为学生生活做准备 打造艺术乐园
□苏   锐    吴晓霞   李   夏


近年来,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六小学(以下简称十六小)为进一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积极地挖掘地方教育资源,经多方考察、了解后,结合学校现状和学生实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永京拳、线刻、京剧、剪纸引进校园,并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葛永志(永京拳)、张华君(线刻)、周琴(剪纸)走进校园,举办知识讲座,传授艺术精粹;开设课程,进行教学,开创了具有淮南特色、田家庵特色的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一直以来,十六小在“为学生生活做准备”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新课程改革,该校校长孔庆把艺术教育作为学校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制定配套实施方案,在全校形成一个以艺辅德、以艺促智、以艺健体的艺术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校传统艺术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使传统艺术教育再上新台阶。
学校坚持用一流设施,打造艺术乐园。孔校长向记者介绍了学校不断优化的艺教设施,并表示,学校以优化育人环境为目标,努力建设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确立目标推动深入发展
十六小在校长孔庆的带领下,确立了发展传统教育的具体目标,即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充分认识并发挥教育独特的育人功能,通过营造艺术氛围,开展丰富多采的艺术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艺术表现水平以及艺术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艺术素质与其它素质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普及,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艺术审美和审美素养,增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与此同时,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坚持艺术团体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使学校美育教育工作思路更宽,方法、途径、载体更趋多元。抓好生活准备课、社团、各训练队的训练工作,并通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深入开展美育教育科学研究,形成美育教育研究的特色。
夯实基础发挥主渠道作用
根据艺术类课程标准和十六小的实际情况,孔校长带领学校全体教职工群力群策,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艺术类教育课程体系。在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传承艺术项目课程。开展艺术教师教学比武、研究课、示范课等活动,切实提高艺术教育水平。
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文化艺术资源,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努力实现艺术教学形式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切实提高艺术教育教学的质量。
加强艺术类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在对学生进行艺术技能的掌握和认知水平评价的同时,注重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领域的发展水平。
加强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拥有一支品高业精的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艺教工作不断进取的重要法宝。为加强对艺术教师的引导和管理,学校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提高艺术师资的业务能力。加强学校艺术教师的配备,在确保艺术课程由专业老师授课的前提下,通过本校特有的“艺术教师传帮带、文化教师跟班学习”的模式,培养课外活动兼职教师。记者了解到该校有外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四人,并聘用专家和民间艺术家亲临指导,用专职教师的带动和兼职教师的全力配合,使学校美育工作全面开花,硕果累累。
学校还进一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艺术活动,积极为他们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利用各级艺术节及各级各类艺术比赛机会,大力推广美育教育成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