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作文来 如何让作文指导课生动起来 在观课议课活动中打造“研究型”教师 自主游戏中的渐进式目标
05版: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57期  总第234期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57期  下一期
在观课议课活动中打造“研究型”教师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7-11-21 09:43

教 学反思
在观课议课活动中打造“研究型”教师
□临泉县关庙镇中心学校  王  坤
在现代教育中,观课议课活动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
新课改对传统的评课做了反思,要求从甄别与选拔功能转向发展功能,把以“评教”为重点的评课转到以“评学”为重点上,评课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多进行教学反思,加快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不单是传授知识与技能,更主要的是陶冶人格,所以教师应该是智者,而不是“工匠”。孔子之所以被称为教育家,就是因为他的教育是传授智慧,而不单是传授知识。
我们要把教学中的“困惑”变成“问题”,重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师生交往中都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一部分学生为什么还不会”,“为什么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等问题。大部分教师面对这些“困惑”只是说说议议,很少教师去研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教师当中的许多人缺少问题意识。遇到这些问题我们教师要回顾自己的教学,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团结协作,共同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集体是大家志同道合进行创造性合作的团体,在这里,每个教师都能为集体的创造作出自己的贡献,每个人从集体的创造中吸取精神力量,同时也以精神力量去丰富自己的同志。”团结协作不仅有利于教师群体形成合力,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观课议课是教研组常规教研活动,每位老师都应该共行、共思、共进、共享。在观课议课活动中老师之间要相互合作,改变以往“各敲各锣,各打各鼓”的现象,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教研的氛围才能更加浓厚。通过观课议课充分发挥教研组及每位老师的智慧和潜力,使老师们在观课议课活动中成长为“善于评课,善于表现,善于交流,善于合作,善于思考”的研究型、学者型教师。在观课议课活动中每个教师将自己的体验和认识、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贡献出来与同事进行交流共享,形成共识,以促进教师的共同提高和发展,共同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三、大力开展新理念下的有效评课活动,打造“研究型”教师
大力开展新理念下的有效评课活动是促使教师向研究型教师成长的最佳策略之一。打造“研究型”教师要把集中“观课议课”与个人“观课议课”相结合,集中“观课议课”可采用专题讲座,案例教学等方式,穿插课例研讨,课堂观察,课后反思交流等活动。个人的“观课议课”是指教师个人去反思教学,课例研究和自我课堂实践,强调教师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和自主实践。同时也要把名师课例研究与建立导师制相结合,精心选择不同类型的名师,多途径、多角度地去进行课例研究,沿着他们成功课堂的轨迹,总结具有专家型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
当今的教师应当把做“研究型”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因为这是优秀教师的必备品质之一。做“研究型”教师绝不是要我们教师放下手中的教学工作,关起门来搞所谓的科学研究,教师可以不搞高深的理论研究,但那些和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完全有条件进行研究。诸如此类的研究开展多了,教师自然就会对研究感兴趣,并自发地拓展研究范围,逐渐成为“研究型”教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