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 感谢遇见 不负遇见 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3版: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07期  总第235期  2020年12月0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07期  下一期
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0-12-09 16:45

 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

□明光市官山中心小学  杨  力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每一个学生就其天赋来说,都是‘诗人 ’,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那么,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巧拨琴弦,打开学生创作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在观察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对陌生事物有独到见解。作为教师应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发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有一次笔者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池塘的观察日记,让学生多看、多想、多问,看谁能从常见的池塘中看出新事物,写出新内容。第二天,信息反馈上来,一个学生写道:“我来到池塘边,透过清清的河水,看到田螺揭开盖子,露出了白色的身体; 河蚌张开了嘴,懒洋洋地躺在池底;小鱼儿调皮地探出脑袋 ,眨眨眼睛,又钻入水中。远处,两只鸭子悠闲地寻觅食物,岸边树木的倒影在水中清晰可见。我正看得出神,不知怎的,树影突然摇晃、游动起来。咦,这是怎么回事呢?”我首先表扬他观察得很仔细,并把他的发现告诉大家,同学们也觉得挺新鲜,但又不知其中缘故。我就把他们带到池塘边,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粒石子,树影顿时弯曲游动起来。那位同学恍然大悟,一拍脑袋,高兴地说:“我知道了,那天,有一只鸭子在扎猛子,是它把水搅得动起来了。”为启迪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我让他们思考:为什么水面起波,树影会弯曲、游动?提问题的同学见到自己的问题得到教师的重视,尤为兴奋,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有一个新发现,岸边的树木倒映在水中,只要水面起了波纹,树影就会弯曲、游动,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从《十万个为什么》里找到了答案,原来水面起了波纹,就成了高低不平的折光镜,随着水波荡漾,树影就会弯曲、游动……”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萌芽状态下就得到了呵护和培养。
二、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它能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翅膀,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自由地去写,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凭借教材内容,让学生在续写故事中想象。《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教学中,笔者结合教材,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进行想象。学习了《狼和小羊》一课后,让学生续写故事:“当狼再也找不到借口向小羊扑来时……”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想象大胆、合理又富有情趣,有的写道:“正在这时,猎人来了,砰的一枪,凶恶的狼被打死了,善良的羊得救了。”有的写道:“小羊机敏地往旁边一闪,狼一下子掉进水里淹死了。”还有个同学写道:“小羊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它上前一步,冲着狼说:“你敢吃我?我是老虎派来管理你们的,不信,我带你去问老虎。”狼一听要见老虎,吓得两腿发软,掉头就跑。”“羊假虎威”不正是创新能力的体现吗?
2.增强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想象。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表达情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在习作中能“言其心声”而又不“为文造情”。一个冬天的早晨,同学们正在上早读课,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他们目不转睛地望着窗外飞舞的雪花,小声地说着什么。于是我说:“美丽的雪花在向小朋友们招手,你们的心已飞向雪花。现在咱们就出去赏雪,但要看清楚和想清楚:雪花是怎么飘下来的,你是怎么接住的,接到雪花是怎样的心情,雪花是什么样子的,后来有什么变化。”学生们欢呼雀跃,拥上操场,有的用手接,有的用伞接,有的用帽子、围巾接,有的在追雪花,操场上一片欢笑声。随后学生口述自己观察所得,然后写下来。这次作文充满童趣 ,写得非常成功。一位学生写道:“那雪花就像跟我捉迷藏,我去追它,它就轻悠悠地往上飘,我只好仰着脸静静等着它的亲吻。它有时又很淘气,倏地钻进我的脖子,冰凉冰凉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雪花的喜爱。
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想象。“作文源于生活”,教学中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和切身体验,不失时机地进行练笔。在南京举办的“现代与经典”活动中,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了《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教学中,为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邱少云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精神,他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中想象:烧焦皮肤是何等痛苦,纹丝不动又是何等坚强!再想象自己平时不小心被烫的感觉,同学们眼眶里充满着激动的泪花,无声的语言在胸中翻腾。他们意犹泉涌,情凝笔端,一个学生写下:罪恶的火啊!你太不公平了!你可知道正在受折磨的不是凶残的敌人,而是一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烈火焚身是多么痛苦难熬。平日里,一滴开水溅到手上,我都会痛得惊叫起来。可是邱少云叔叔没有跳也没有叫,他双手插在泥里,紧咬牙关,怒视前方,好像在说“烈火,你烧吧,你能烧坏我的身体,但烧不毁我的意志。为了战友的安危,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我不能动……”这里,学生凭借“手被烫”的生活经历,想象邱少云烈火焚身的痛苦。其间,对敌人的痛恨,对邱少云的崇敬之情溢于字里行间。这时出现在教师面前的不再是一张张纸,一个个字,而是一曲曲包含情感、各具特色的英雄赞歌。
三、在表达中健全学生创造性的人格——乐章的尾曲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文当然是要做的,但要紧的在乎做人。”作文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艰苦的脑力劳动,它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对语言表达的要求高,从方法的掌握到取得成功,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学中,不可拔高要求,使学生望而生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教师要准确地把握“简单”这个度,依据教材,使学生的表达建立在“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我拟定了《假如我有______》的作文题,让学生凭借想象表述内心。有位学生写道:“……假如我有一百元钱,我会走进文具店抱出一大捆文具盒、作业本、钢笔、铅笔……把它们送到希望工程,送给那些穷苦的失学儿童;假如我有一双翅膀,我会飞到灾区,给他们送去物资,带去鼓励的话语,让他们感觉到温暖;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出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让那些双目失明的儿童看见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这些文章中,让我们看到了学生们纯真的心灵。由此看来,小学生的创作欲望一旦被激发出来,就能以追求创新的状态,执着的精神,坚韧的毅力去想,去写。他们的一篇篇习作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起点,表达出各自不同的感受,映射出各自不同的情趣、爱好。
总之,作文教学中,要遵循《课标》,发展儿童语言,在观察、想象、表达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健全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巧拨琴弦,打开学生创作的源泉,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