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劳动课堂”
02版:班主任驿站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38期  总第240期  2022年06月15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38期  下一期
支招“劳动课堂”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2-06-21 13:37

支招“劳动课堂”
日前,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独立设置劳动课程,新政策的变化,让劳动教育不仅正式回归校园,还设置了更加详细丰富的课程内容和评价体系。
劳动是一门很好的课程,它承载着十分多的教育功能,更是学生行为规范中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内容。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将劳动课程上好,让劳动更好地融入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呢?
本期“班主任驿站”,一起走进岳西县实验小学和桐城市北街小学,看看两校班主任如何“支招”。


桐城市北街小学
一节缺失已久的劳动课
□六(4)班班主任  胡甜甜
“你带学生踏实地向上攀登时,别忘了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恩师的话,我一直铭记于心。作为一名六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我总想把语文教学的温情融入到各个方面。因此,自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以来,我便一直默默筹划着要弥补一节缺失已久的劳动课。
上学期有一节劳动课让我印象深刻,单元主题是“走近劳动者”。学生们争相说着自己熟悉的劳动者,当我播放出一张戴着安全帽的背影时,小邦同学情不自禁地说:“这张背影好像我爸爸,他已经两年没回来了。”“你了解爸爸的职业吗?”“他在工地搬砖。”这个时候,有的同学开始偷笑……当时的我没多说什么,因为我知道,纸上谈兵无法让他们体会劳动的艰辛。那一刻我就想着要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工业生产领域,近距离观察普通劳动者的职业特点。
在看到劳动新课标小学第三阶段的任务后,我大胆地向学校提出劳动月带学生走出课堂的设想。在学校的支持和企业的配合下,五月的第二个劳动周,学生们终于走进了工业生产基地,走近劳动者,了解混凝土的生产与运用,进行简单加工实验,初步体验混凝土的生产过程,感受劳动者的辛苦。
实践结束后,小邦同学向生产员提出很多专业性的问题。有实践有思考必有收获,“混凝土的配合比很重要,关系到使用的质量,就像我们做数学题,不能马虎。”“混凝土只是建筑物的一部分,生产如此不易,何况建房子,劳动者真辛苦!”“科技在进步,工业生产也在进步,为我们身后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这些都是小邦和其他同学的收获。
劳动是要付出实际行动的,是让学生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我相信,经过长期的实践,将有温情的课堂教学赋予走出课堂的劳动,以劳动育人,定会推动劳动课程的长期发展。

 

润物无声 蔚然成风
□四(3)班班主任  程  玲
需要劳动教育吗?当然需要!
劳动需要教育吗?现在我们需要了!
当《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时,“劳动”这个伟大而永恒的话题再次觉醒出现在社会面前。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说到“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故我们和劳动的关系素来亲厚,不言自明。环顾现在,我们有多少成年人能分清楚麦苗和杂草?又有几个孩子知道钉一颗纽扣之前要穿针、引线并打结?“劳动”这个词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已经渐行渐远,如何将“劳动”迎回孩子们身边,将“劳动”请进孩子们的生活,是我们整个社会都要思考的问题,更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参与。
首先,家庭要学会放手,给学生们一个学习基本生存劳动的空间。千万不要小瞧任何一个学生,他们是天生的优秀学习者。当我们看到某些特殊情况下,一个个小小的肩膀就扛起整个家庭重担,他们可能还没有灶台高,却能踩在凳子上为自己甚至是家人做饭,我们唏嘘,我们心疼。所以我们更要试着放手,让我们的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劳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很多技能的习得都需要在家庭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热爱生活,我们用双手创造生活的过程也在言传身教地影响着他们,这个时候,学会放手,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孩子体验用双手参与家庭建设的过程,这非但不妨碍我们表达对孩子的爱,反而是一种更加深刻、隽永的爱的表达方式。
其次,学校要整合资源,加强培养学生们的劳动意识。社会不断前进,越来越富裕、越来越智能化的生活也逐渐让学生们劳动的需求降低。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从思想上帮学生们树立要劳动、爱劳动的意识。学校和家庭相配合,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对孩子展开劳动教育,将从书本中学习拓展成在生活中学习,在劳动中学习,才是真正接地气的学习。
有多大的被需要,就有多少的肯担当。开展劳动教育,需要家庭学校携手,才能培养出既能顶天立地,又肯脚踏实地的孩子。

 

让劳动课堂融入学校、社会、家庭
□二(3)班班主任  姚红英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教育工作者的本职。开展好劳动课堂,开设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劳动课程,除学校、教师、课堂外,也应当融入社会、家庭等因素。
课堂参与让劳动课形式更加活泼。充分利用节假日、课后服务契机,征求学生意愿,制订适合各年级学生的主题劳动课程计划。设置形式多样的劳动课程,突出动手,适当走出课堂,摒弃以单纯的打扫卫生、课间活动“嫁接”劳动课堂。低年级学生可侧重亲子互动活动,高年级学生可侧重实践操作层面。比如小学一、二年级,可组织一些户外亲子劳动课,利用植树节开展“大手牵小手护林行动”“低碳环境小卫士活动”等。高年级的学生更多突出社会性劳动成果,比如组织制作风筝、灯笼,组织户外风筝节、灯谜活动等。
社会参与让劳动课主题更加亲近。引导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学校劳动课堂,突出劳动课堂的社会主题性,让劳动课堂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学校可组织“非遗”工匠进校园,让“非遗文化”浸育学生,学生动手参与到“非遗”传承中;发挥社区力量,有条件的学校可联合所在区域社区经常性开展劳动志愿课,如联合社区开展的动手“包饺子送温暖”活动;协调蛋糕店、包子店等美食店参与劳动课堂,如DIY蛋糕、制作动物包子等。
家庭参与让劳动课实践更加真实。家庭作为劳动课堂的“主战场”,家庭中劳动实践机会较多。学校应当引导家长,鼓励学生参与家庭劳作,通过开展家庭劳动成果评比,形成浓厚的家庭劳动氛围。父母作为孩子最好的榜样,要尽可能远离“外卖”“送餐”,让孩子参与到日常劳动中,有条件的农村家庭可以就近打造“小菜园”,城市家庭可以利用周末深入农场,认领“小菜园”,走进大自然,体验农耕农事活动。

 


岳西县实验小学
以“劳”为帆 开“动”未来
□五(7)班班主任  汪亚娣
2020年9月开学初,我在班级内开展了一次“劳动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参与劳动”“劳动时长”“劳动妙招”等。通过分析,发现学生有强烈的劳动愿望,明白劳动的义务,但部分学生劳动能力不足,缺乏熟练的劳动技能。近两年来,在学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指引下,我在班级内进行了以下尝试,收效喜人。
一、自主择岗,管理助劳
开学初,鼓励学生根据自身优势,寻找适合自己的班级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并给岗位起个好听的名字,如果出现多人竞聘同一个岗位,则通过技能比拼竞选出最佳人选,最终达到“人人有岗,岗岗有责”。在此基础上,我将班级岗位进行划分,自上而下组成不同的管理体系,如:班级卫生、班级布置、安全部门、纪律管理、教师助理等,如此,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学期过半,我会进行以下两方面的尝试:提升岗位要求,引导学生不断丰富岗位内容,激发劳动热情;定期轮换岗位,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不同的岗位,增长劳动技能。一学期后,我欣喜地发现,不仅“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而且“人人努力干,事事好好干”。一年下来,我班班级考核名列前茅,并被评为“安庆市优秀班集体”。
二、田间地头,实践助劳
我校开展劳动教育以来,一方面在开设劳动课程基础上将劳动教育理念渗透到其他课程中;另一方面,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从“生活小能手”“阳光小主人”“创意小达人”三个层面制订家务劳动清单,有目标、有内容、有指导、有评价,让平时居家的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更为可喜的是,我班不少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走进田间地头,参与农忙实践:春季,采茶制茶、整理菜畦;夏季,除草施肥、栽种呵护;秋季,田间收割、收获喜悦……
三、职业体验,情感助劳
文轩妈妈是一名裁缝,手艺一流,她起早贪黑,用双手撑起了整个家,是小区里公认的“最美劳动者”。班会课上,我们邀请她给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职业故事和劳动技能,弘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在她的影响下,周末,有的学生主动与家长换岗,当起了“小售货员”“小保安”等;还有的学生带上自家制作的“雪片糕”到花果山公园叫卖……家庭角色的互换,使孩子们从情感上更理解父母,感受父母辛劳,强化担当意识,主动为家庭出份力。
“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生健康的引领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作为班主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挖掘、整合现有资源,深入开展劳动教育,以劳育助力“双减”,以“劳”为帆,开“动”未来。

 


劳动助力成长
□一(5)班班主任  段洁鑫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美好生活的源泉。身为一年级班主任的我,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情感,进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呢?上学期,针对一年级同学年龄小、经历少的特点,我制订了一份劳动清单,再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劳动的形式,然后进行评比,看谁能为自己的小组夺得“劳动之星”。
劳动清单有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每天学着自己穿衣服;早晚独立洗漱,并能归置好洗漱用品;学会整理自己的文具盒和书包,做到整齐、分类明确;每周主动整理一次自己的玩具;认识洗涤用品,学会清洗自己的袜子等等。让学生们从简单的生活小事做起,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的良好习惯,营造了“人人爱劳动”的班级环境,个个以劳动为乐,以劳动为美。
第二个内容是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比如:会整理自己的房间,每天将房间的物品摆放有序;学会用扫把扫地,每周扫地不少于两次;认识果蔬,并学会清洗水果和简单的蔬菜;学会将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并能主动帮家里倒垃圾;客人来访,帮助父母一起端茶、递果盘,并学会礼貌用语;学会饭前擦桌子、摆碗筷,饭后收碗筷等等。我欣喜地发现,通过这些劳动,学生们动手的能力增强了,身上的娇气不见了,劳动态度改变了,我见证了学生们实实在在的成长。
第三个内容是学习劳动技能,在劳动中学会感恩。本学期以来,我要求同学们学会系鞋带、会穿衣服、叠衣服;结合“六一”入队教育,我又要求他们学会系红领巾;母亲节时,为妈妈准备一段感恩、祝福的话语,并做一个手工作品送给妈妈等。同学们学会了叠衣服的技巧,也体会到了父母每天整理那么多衣物的不容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班学生在学校5月12日开展的劳动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呢!
每次劳动都是孩子成长的足印。“以劳动托起中国梦”,孩子们正在努力用双手和大脑去创造,去实现。


本版由吴琼、陈静综合整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