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运动伴随幼儿快乐成长 试谈小学数学“明师”的自我提升 论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谈“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06版:学科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57期  总第234期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57期  下一期
让运动伴随幼儿快乐成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7-11-21 09:45

幼儿教学
让运动伴随幼儿快乐成长
□和县善厚镇中心幼儿园  金  梅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运动,每天晚上广场上也会有不少锻炼的人:跳广场舞的、打太极的、快走的、慢跑的。然而许多家长对孩子运动的意义认识不足。如何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运动,让家长更加茫然。
一、扭转观念,科学育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而今我们的家长是怎么带孩子运动的呢?我们常见的是一家一个宝贝,老人溺爱,隔代教育常见,由于教育理念落后,以及怕孩子运动会受伤,孩子之间玩耍的权利被剥夺,久而久之迷上电视、手机、平板电脑,儿童被这种静态的生活模式“圈养”起来,儿童天性被抹杀。
孩子身体在发展,肌肉在生长,动作变灵活,有的家长发现不了孩子的进步,错失适时表扬孩子学会新本领的最佳时机。
现代脑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运动与学习能力发展有很大关系。运动中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而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与我们的情绪、记忆和注意力都有直接的关系。同时运动过程中大脑很多功能会自然地整合,也会促进学习的效果。
例如:孩子玩拍皮球时,大脑需要判断皮球的速度、高度、方向,眼疾手快地适应皮球节拍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判断力、协调力都得到发展。
二、家长要学会放手
我们经常听到家长在孩子运动的时候叮嘱“小心点”“不要摔跤”“那边很危险”“快下来”。其实我们要知道,孩子运动中是否安全,更关键取决于孩子自己。孩子的安全感是在自己的不断运动中,随着动作能力的提高而建立起来的。记得我的孩子过一岁生日时,家中聚满了亲朋好友,大家唱完生日歌,忙着切蛋糕、吃蛋糕,爸爸双手接蛋糕,让孩子扶着椅子站着,孩子却自己学会走路了,虽然不是很稳,孩子脸上却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客厅和房间有个约三四厘米的台阶(房间贴了地板砖),因为他刚刚学会走路,我试着要扶他走进房间,可他不愿意,推开了我的手,自己扶着门框,吃力地走了上去,再回头试着下台阶,一个踉跄,自己惊吓了一下,稳住了,开心地笑了。孩子刚学会这项技能,在家就这样反复地巩固自己的“本领”。这也许也是男孩的天性——爱证明自己。这件事让我记忆深刻,感受颇多!
幼儿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等于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家长要善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在运动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安全感”,让孩子在不断的尝试中知道自己的安全边界在哪里,从而判断哪些活动是自己能胜任的,形成安全意识。
三、结合绘本,培养运动品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身体发展速度快,也是形成安全意识和乐观态度的重要时期,一个健康的孩子除了有良好的身体外,还需要有协调的动作,愉悦的情绪。
我在幼儿阅读区投放了《我们爱运动》绘本,绘本中《河马爱跑步》故事告诉我们河马虽然又大又胖,但爱跑步。谁说河马不能参加马拉松呢?只要乐意,只要有兴趣。一个故事也许能改变一个认为自己天生不适合某种运动的孩子。这就是奥运精神——重在参与。这样精彩的故事还有很多:《大象能玩撑杆跳》《小个子也能打篮球》等。在动物们的奥运大派对中,让孩子学会自信自强、超越自我、友谊与公平竞争、齐心协力。孩子们爱上了运动,在运动中强健体魄,锻炼意志。
四、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
孩子比较内向,胆小,不自信,我们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集体运动项目,如踢足球、老鹰抓小鸡等等。在集体活动中,孩子逐渐学会与同伴沟通、交流、合作,形成团队意识,更加合群;孩子精细动作发展不够好,我们可以让孩子和家长一起用筷子夹玻璃球、豆子;孩子下肢力量薄弱,做一些“两人三足”,骑自行车,骑滑板车,学毛毛虫匍匐爬行游戏;孩子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弱,可以让孩子玩跳房子、踩高跷、走直线、走田埂运动。
当然,要让孩子爱上运动,需要家长的支持,家长每天要给孩子一定的运动时间和运动机会,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当然不提倡一次运动量过大,因为孩子的韧带、肌肉未发育好,运动适当即可。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