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激活思维 提升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实践性 浅析小学生的赏识教育
05版: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58期  总第241期  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58期  下一期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实践性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泗县泗城第一小学 张春华 日期:2017-11-29 10:27

教 学反 思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实践性
□泗县泗城第一小学  张春华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朗读则是把原本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
朗读不是单纯的读出声音,而是阅读者声情并茂地表现书面语言中的生命意识的精神活动。从阅读教学的角度说,优美的朗读是学生们进入文本,聆听作者心声的有效手段。要想有效发挥朗读的作用,教师应当把朗读视作阅读理解的重要策略,在教学中要把朗读技巧、阅读理解和体验感悟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们学会运用朗读来深入理解课文。那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对学生们进行朗读指导呢?
一、“趣”读中迸发语文活力
语文本身是美的,朗读若是和其他元素适时融合,语言之美则会展示的更充分。如在《鸟的天堂》中,“大榕树展现的是蓬勃生命力的静态之美,鸟儿们的欢快活动的动态之美”等朗读材料。若配上一段树林早晨的音乐,可使学生们很快投入到课文中。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们在朗读中想象,使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课堂是反馈学生们语言表达能力的主阵地,翻开现成的文本,能发现有很多文章留给了学生们想象与表达的空间。要让学生们从诵读中拥有燃烧的机会,享受朗读背后的精彩。
二、“品”读中酝酿语文味道
朗读是美读和品读的结合。文本语言的用词、节奏、旋律都是值得我们去品味的。
品味语言之美。教师对于文章的讲解固然重要,但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朗读去体会语言美则更重要。如《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字表现江南景色之美,衬托诗人浓浓的思乡情怀。如此含蓄优美的诗句应该指导学生们在反复朗读中欣赏和感受。并根据课文的需要,适时选用相应的电教媒体,把学生们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接受形象美的教育。
品味语言修辞之美。修辞的使用让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引导学生们在朗读时紧抓修辞,感受作者如何运用修辞化虚为实、化平淡为鲜活。如《牧场之国》中“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思考着什么。”专注原指专心注意,现在作者把“专注”用在牛身上,说明牛吃草时的认真。这拟人写法让我们感受到牛无论吃草还是站立,都像人那样深沉含蓄。
品味描写的细节美。抓住细节描写进行朗读品味,能更好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教学《桥》中“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引导学生们从“他不说话”“他像一座山”等不同方面去理解,读出个性。以及文中两个“吼”字的不同理解,引导学生们读出不一样的情绪。让学生们感悟即使是同一个字,在不同环境中也表达不同的意思。
“情”动处散发语文魅力。在文章情动处读出语气情态,便能感受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如《可爱的草塘》中,在读到“啊,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眼前”一句时,指导学生们进行反复朗读,体会作者见到小河时的惊喜之情。这个“啊”字用去声读,念得短促些,便会将作者的惊喜之情表现出来。
总之,老师要善于为学生们搭建体验的桥梁。引导学生们边读边思,在朗读中不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读出自己的真情和心声。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