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教育与赏识教育度的衡量 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写字教学
05版: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16期  总第236期  2021年05月12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16期  下一期
惩罚教育与赏识教育度的衡量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1-05-13 16:29

教 学研 究
惩罚教育与赏识教育度的衡量
□舒城县实验小学  陈  勇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连接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桥梁与纽带,想做好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就需要很好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善于在日常管理中运用好惩罚教育和赏识教育。恰到好处地处理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现如今很多教师对这两种教育了解不够深刻,处理问题表面化、单一化、机械化,导致在教育工作中的焦头烂额。
一、什么是惩罚教育
惩罚教育是以尊重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帮助教育学生为最终目的,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纠正。是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通过使其承担由于自身过错而带来的责任,达到使学生认识错误,不再犯错为目标的教育方法,它与表扬表面上对立,实质上统一,都是要达到教育人的目的。不能把惩罚教育等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由于惩罚教育与体罚或变相体罚有一定的相似性,使得包括社会、家长甚至教育者在内的许多人把惩罚教育与体罚或变相体罚错误地联系在了一起,甚至划上等号,二者实际上是存在本质区别的。体罚是一种以身体折磨或者身体伤害作为惩罚手段,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强制教育方式,它不但违反基本的教育规律、道德要求更是被法律所严格禁止的行为。而惩罚教育却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需要。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应该是儿童适应现实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成功和奖赏,遭遇失败与惩罚,生活世界的这两种境遇投射在学校的教育中,就表现为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并存,从某中意义上讲,重新审视并呼唤惩罚教育是与新课改中教育生活化的理念相一致的,如果没有适当的惩罚,正常的教育秩序就无法得到有效的维系,也会使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后,受到更大的“自然惩罚”。因而,在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趋势下,惩罚教育作为一种需要,其存在是现实的,可能的。
二、什么是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周弘老师从一位普通的父亲,用20年的时间探索出来的。他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生,还是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而且改变了成千上万学生和家庭的命运。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切渴望的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欣赏。赞赏,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价值,而给予重视和赞扬,是对学生进行的鼓励性的教育,但并不是表面肤浅的表扬。建立在赏识教育的基础之上的,适度合理的批评本身也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赏识是一种心态,包括爱、理解、尊重、信任、认同、接纳、宽容等等。
三、如何把握好惩罚教育和赏识教育的度
无论是惩罚教育还是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如果过了头,都会适得其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成为共识。但有的学校教育由于对赏识教育的认识误区,加大赏识教育的度,造成在教学管理中“谈罚色变”“只要奖励不要惩罚”的现象。由于管理经验的缺乏,以及对惩罚教育的不正确认识,从而没有真正发挥惩罚教育的积极作用,没有起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某学校某位年轻的班主任教师,在一次教学活动中,由于个别同学扰乱班级纪律,教师警告数次无果并严厉要求全班同学起立并体罚全班同学,虽然当时全班同学由于害怕保持了安静,但事后班里的一位守纪的同学觉得很委屈并告知家长,由于家长反应过激,去学校要求通报批评这位教师,认为这个教师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位年轻班主任由于经验不足,对惩罚教育和赏识教育没能很好地把握好度,致使班级管理工作不顺利。导致学校其他教师都不敢管理这个班级,一味地表扬鼓励,殊不知这样反而不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其实很多教师认为惩罚教育就是让学生害怕,对他们发火,甚至体罚,不能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面对问题,不能在不伤害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简单粗暴地让学生害怕当成教育的捷径,殊不知已扭曲了惩罚教育的真正涵义。
在案例中年轻的教师没有让惩罚和学生的错误相称,让学生们看到了教师的不公平与过激的行为。教师并不是不能惩罚学生,而是惩罚要让他们心服口服。惩罚也是需要机智的,是要花点心思的,要让学生在尊重、公平、信任、激励、教诲中达到真正惩罚教育的作用。有人会说惩罚教育顾忌这么多,那我们就都用赏识教育吧,赏识教育是不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的,有不少家长也认为赏识教育是最适合自己孩子的一种教育方式,殊不知过度的赏识教育会使孩子表现出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听不得善意的批评,容易产生挫败感,那脆弱的自尊,就像温室花朵,经不起风雨。正如一位教育专家的提醒:“如果没有标准,没有明确的教育指向,一味的赏识就会变成一种精神的鸦片,而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永远提供学生‘赏识’这种鸦片的。”在某种程度上惩罚教育和赏识教育也是相辅相成的。
教育家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了解,这个故事对我的教育工作影响很深远,至今记忆犹新。在陶行知担任校长的时候,一个男生想用一个砖头打同学,于是将其制止,并且把他叫到了校长室。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位同学进了校长室肯定会挨一顿严厉的批评,但陶行知简单地了解了一下情况,就回到了校长室,见男生在等他,于是给了他一块糖,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然后又掏出一块糖说:“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我了解,你要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于是又把第三块糖果给了他。这时男生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用这种方式对他。”陶行知用他的教育机智地将惩罚教育和赏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很好地处理了这件事!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思想与情感是非常复杂的,这要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很强的灵活性与机动性。赏识也好,惩罚也罢,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平时的教育中要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智慧,不断在反思中积累教育经验。一位工作艺术高超的班主任不光要有爱心还需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欣赏、批评、惩罚、激励缺一不可,只有把握好度,深究其真正涵义,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在教育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