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教育在“现场”发生 让我欢喜让我忧 论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评语
12版:教育在线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04期  总第235期  2020年11月0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04期  下一期
让我欢喜让我忧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0-11-06 09:44

 教育感怀

让我欢喜让我忧
□全椒县江海小学  陈媛媛
晨起,推窗远望,阵阵寒意顷刻入室,正应了诗句:“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读《古诗十九首》已不是第一遍了,每次读都有不尽相同的感受,而始终萦绕于心的情愫是:古人的烦忧与我们世人的烦恼何其相似!
从古至今,每个人的一生都要面对无数次的离别,《古诗十九首》中有近一半的诗中都流露出离人相思难耐之情。首篇第一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就非常直白地刻画出那种让人无奈又痛苦的“生别离”,这是一种迫于生活现实而被活生生地分开的离别,不同于那种没有未来的“死别离”,因而它给离别的双方带来的伤感、思念、折磨……才更加深重。“衣带日已缓”“思君令人老”“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徒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读来无不令人愁绪满怀,诗歌中的这些主人公,或消瘦,或流泪,或难眠,都是离别惹的祸,不光是男女分别的痛楚,亦有游子思乡而不能回的惆怅。每每读到这些作品,我总会感慨万千,眼前总会浮现出许多离别的画面,伤离别,伤的不仅是那个一去难回的人,更是那些随着离人一同远去的美好时光。人已去,“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又有谁来欣赏呢?“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也不过是聊以慰藉。难怪世人感叹:“道不尽是离愁。”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做到那衣袖与云彩的潇洒?
生离死别既是人生常态,那么,世人该如何面对生命?读《古诗十九首》,我们能从中窥见古代文人士子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和思考。读到“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杜秋娘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即刻闪过脑海,时代虽不同,人们的情感却是相通的,青春的年华随光阴一去不复返,就像曾经盛开的蕙兰花一样成了秋天的衰草。生命短促、人生无常不过如此,而这部由失意的中下层文人所写的“中国五言诗冠冕”之作,好就好在这些文人士子不只是感慨哀怨,更多的是他们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生活态度的见解,这种意识在第十一首诗《回车驾言迈》中有着鲜明的痕迹。“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诗中的主人看不到一样熟悉的旧的东西,为什么会如此呢?于是他猛然醒悟到是因为自己越来越快地变老了。第一次读到这里时,我也不明白,随着年龄增长,我似乎明白了:这不就是人到老年了,旧有的东西都慢慢消失了,于是老人家才会有的一种“怀旧”的情怀吗?“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老人家一“怀旧”起来,感慨可不就更深呢?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想见诗人也经历了得意与失意,只是盛名来得晚了些,诗人在告诉我们:“出名要趁早”呀!你看,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就已经把张爱玲的话说过了。“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刚刚还在情绪化的诗人,突然就想开了,找到了答案:既然我们人不能像黄金和美玉那样长留于天地间,那么人这辈子,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那就是要活一个美好的名声。多么睿智的古人啊,给了我们世人一个永恒的生活答案——究竟活个什么?“人去留名,雁去留声。”
读《古诗十九首》,我总是忍不住用最质朴的词去赞美它:真美、真好。我虽与它隔着悠悠千载,但其中的情让我执着,其中的忧让我难忘,其中古人的真情实感让我欢喜,其中文人的思考认识让我惊叹。读它,我看见了自己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