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思巧练减负增效 浅议“双减”政策下农村小学留守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常见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06版:学科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38期  总第240期  2022年06月15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38期  下一期
精思巧练减负增效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2-06-21 13:54

校 本 研 究
精思巧练 减负增效
——谈“双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界首市第一小学云城校区  吕书香
在“双减”背景之下,强调让教学回归主阵地地位,提升教学效率、质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实现对知识内化、吸收、迁移,以此缓解学生的课后学习压力。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环节存在着很多的不利因素,难以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所以当前加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是小学语文教师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路径,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情,采取有效的策略给学生更科学的教育指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基于此,对精思巧练、减负增效,“双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展开了深度探讨和分析。
一、转变观念,精心备课
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迎合教育改革的趋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综合素养,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备课环节,加强对于教材的剖析,整体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学结构重新构建,以此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引领,充分凸显“双减”政策的实施优势和价值。
如教师在设计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文章的时候,首先应加强对于这一篇文章的深刻解读,然后立足于整体,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明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落实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的时候,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读懂作者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对于大自然、对于秋天的热爱,提升学生的观察意识,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二、精讲精练,创新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全面贯彻落实减负增效的理念,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教学形式,以极具新意的、多样化的、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为主要载体,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获得成长、发展和提升。
其一,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创设生动有趣、形象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当中获得直观的、多样化的、丰富的学习体验。如教学《海上日出》这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可以激趣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具体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海上日出的视频,然后再配备相关的音乐,以此渲染氛围,创设情境,带给学生非常强烈的感官刺激,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去感知,体验。在一系列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法的融合运用,让学生在情境式探究学习的过程当中,做到随文入境,以境促读,以境怡情,以此拓展学习的深度和维度,强化学生学习能力。
其二,加强游戏教学法的应用。通过开展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当中实现学,积极地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整个课堂动起来、活起来。比如教师在教学《将相和》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游戏形式再现故事情境,琢磨人物形象,深刻刻画,生动演绎,体会主人翁高尚的精神品格。游戏化教学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得课堂显得更加朝气蓬勃,让学生获得更多快乐的情绪,同时也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启迪,整体上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优化作业,全新设计
作业是教学拓展和延伸,在“双减”背景之下,教师可以加强对于作业设计的优化安排,提升作业的层次性、实践性等,让学生有更多的兴趣和动力参与课后作业。教师改变题海战术的作业布置策略,注重作业的精简,做到质与量的结合,这样的话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这个过程获得发展、成长。比如教师在完成《鲁滨逊漂流记》的教学任务之后,可以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去整合文章的内容,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对于小说内容、故事情节形成更加系统化的认知。又或者在完成《慈母情深》《父爱之舟》教学任务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实践类作业,让学生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回馈父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学具体应该从转变观念、精心备课、精讲精练、创新形式、优化作业、全新设计等方面着手,落实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从不同的维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凸显“双减”政策落实的意义,打开小学语文教育新格局。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