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案例分析:幼小衔接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智慧课堂助力疫情期间的中小学远程线上教学 关于校运动会的几点思考
07版:课堂内外 上一版 下一版

 抓住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组织基层教育工作者及教师、校长参与研讨,通过研讨形式多元互动,整体推进基层教学教研的氛围,为开拓教研新局面服务,为基层教师成长服务,为基层教育管理服务。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第138期  总第240期  2022年06月15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38期  下一期
幼小衔接案例分析:幼小衔接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2-06-21 13:56

教学研究
幼小衔接案例分析:幼小衔接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寿县寿春幼儿园  洪文菊
案例描述:
疫情前的一个周末,笔者在广场散步,遇到原来带的大班幼儿的一位家长,刚好她的孩子才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在幼儿园时这个孩子活泼可爱、精力充沛,教师喜欢他,同伴羡慕他。接着我们就聊起孩子在小学的表现,孩子妈妈一脸失望地说:“原来去幼儿园每天都开心地去开心地回来,无忧无虑。现在上了一年级后,经常因为写作业拖拉磨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而哭闹着要回到幼儿园去上学。天天丢三落四,不是少了橡皮,就是书本作业本丢了。即使是课后延时班有教师在监督依然是磨蹭,不把作业当回事,甚至是忘记布置的作业有哪些,令人头疼。”听了学生家长的一席话,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案例分析:
现在社会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都是由大人包办代替,对父母、教师的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我们会时常发现幼儿游戏之后,不能自觉地收拾、整理好玩具,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总指望教师给予帮助。由于幼儿园采用以游戏为主,保教并举的教学方式,幼儿还感受不到因缺乏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产生的困扰。而到了小学一年级,环境、教师的改变,特别是小学以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才使得这些无完成基本任务能力的学生产生了危机感。
案例反思:
幼儿的任务意识主要是幼儿在教师或者家长的带领下,有目的地完成某一任务。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能够增强幼儿的责任心、独立性、坚持性,使幼儿各项能力得到发展,这也是做好大班幼儿入学前各种能力准备的重要目标之一。
案例措施:
为了让幼儿能顺利升入小学,适应小学生活,在大班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主要从能力培养、家园合作、多方评价三个方面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增强幼儿责任感,减小幼小衔接的“坡度”,同时加强家园合作,使幼儿的任务意识在家庭也能得到培养,使幼儿能以最佳的心态迈进小学的大门。
一、开展各种有效的活动,教师加强指导
1.加强值日生工作,明确其主要的任务
能当一名值日生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很自豪的事,尤其是大班幼儿具有承担这一职责的能力。落实值日生的具体工作,能使他们有事可做,便于同伴及教师检查是否能完成主要任务。我们班的值日生是每组一名,采用逐个轮流的方法,这样可以使每位幼儿平均两周就有一次机会得到锻炼。每组的值日生都有具体的任务:如整理班级活动角,记录天气情况,照护植物角、分发点心等。因为有了明确的指定,如果哪组的值日生没有完成,同伴和教师也会有据可查地去督促相应的幼儿。
2.大带小活动增强幼儿的责任感
大班幼儿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参与能力都较强。让他们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结对子,在一系列的大带小活动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大班幼儿和小班幼儿有年龄差,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去照顾他们的责任感,而这前提就要求他们自己会完成这些任务,激发了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认真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3.利用各种游戏活动,锻炼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
游戏活动在幼儿的各个阶段都是受到喜爱的。利用游戏活动来训练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是比较适宜的。首先是让幼儿听清、理解老师交代的任务。我们了解到小学时教师均是口述布置作业的,学生既要听清任务又要理解任务的内容。我们就相应组织了训练这一方面的游戏,如开展了游戏“大挑战”,给幼儿布置多项任务如“钓3条鱼、系2条绿带子、做1张卡片”,幼儿可拿着“任务卡”逐一去完成。游戏中的趣味性、操作性提高了幼儿对任务的内容、要求的记忆,并增强了他们在完成过程中的主动性。
4.布置口头任务,及时检查,培养幼儿的持久性
根据幼儿的记忆特点:短时记忆优于长时记忆。幼儿对当天或第二天应完成的任务有可能记得,而对一周前或时间更长之前的任务,他们易忘记。因此我们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布置口头任务:由当天应完成的任务——第二天需完成的任务—一在每周中的特定日子完成某项任务。教师及时地检查完成任务的情况。如一周前我们布置了搜集废报纸的任务,看哪些幼儿记住。一周后教师鼓励表扬完成此项任务的幼儿,如此的做法促进了他们的积极性,养成自觉完成任务的习惯。
5.家园巧配合,形成大合力
教师把任务直接留给幼儿,向幼儿交代清楚应做的事情,完成的时间,鼓励幼儿自己完成任务。在幼儿完成任务之前,教师要向家长保守任务具体内容的“秘密”,当家长询问时,引导幼儿亲自把任务告诉家长。任务的“保密”减少了幼儿过多依赖家长的心理及家长过多的包办代替行为,有效地提高了幼儿完成任务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二、拓展评价的方法
为了及时地激励幼儿参与活动、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我们采用评价的多种方法。
1.教师评价:一般是教师对能及时、很好地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的一种鼓励方式,如在家长群中给予表扬或者颁发各色五角星。
2.集体评价:周五下午进行一次集体评价,鼓励幼儿对同伴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行为、态度及效果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确定是否给予小红花奖励。
3.幼儿自我评价:鼓励幼儿自己独立地评价自己任务完成的情况,如“看谁坐得好”“看谁爱动脑”。幼儿在活动结束时,自己决定给自己几颗星,帮助幼儿正确地评价自己。
4.家长参与评价:有的任务是在家中完成的,我们也建议家长能及时地给予孩子语言、精神等方面的鼓励,使幼儿感受到家园的教育是一致的,也不会出现“在园在家两个样”的现象。
经过实践研究与探索,我们欣喜地发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幼儿乐意接受任务,能够按要求积极地完成任务,幼儿能意识到自己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主动地做自己会做的事等等。当然,我们也认为:为了让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不只是在学前晚期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及意识,而应尝试在整个学前期或更早的时期进行培养。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教育科研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金城大厦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